出《本草图经》。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
多由久病体弱,发汗太过,或邪热耗损肺阴所致。临床表现既有肺虚、亦有阴虚之证。症见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红干,少苔,脉细数。若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治宜滋阴润燥,咯血者须清络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鬼箭羽之别名,详该条。
郁证之一。多由忧思过度,以致心脾气机郁结不舒。《类证治裁》卷三:“心脾郁,怔忡崩漏,归脾汤。”参见五脏郁证条。
指肺病而致遗精的病症。《医宗必读》卷九:“肺病而遗者,必皮革毛焦,喘急不利。”治宜清肺涩精。参遗精、五脏遗精条。
解剖部位名称。出《灵枢·忧恚无言》篇。又名小舌、蒂丁、蒂中、喉花、蒂中、帝中、帝钟。为口腔内软腭游离缘之向下突出者,张口作“啊”音即可见。其与咽前柱(舌腭弓)、咽后柱(咽腭弓)及喉核(腭扁桃体)共组成
丛书名。元·杜思敬辑。刊于1308年。是中医丛书较早的一种。择要辑录金元时期医著十九种,包括:《针经节要》、《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针经摘英集》、《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
①指胆汁。《难经·四十二难》:“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②指血液。《难经·四十二难》:“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通常指第一种说法。
证名。又名眼暗。《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夫目者,五脏六腑阴阳精气,皆上注于目。若为血气充实,则视瞻分明;血气虚竭,则风邪所侵,令目暗不明。”即目昏,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南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