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子癎。《坤元是宝》:“有孕眩晕,或冷麻,甚至昏倒仆地者为子癎,亦名儿风。”详子癎条。
病名。①指久病的鼻渊。《医宗金鉴》卷六十五:“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即名控脑砂。”②指鼻渊而伴以剧烈头痛者。《外科大成》卷三:“鼻渊而兼脑痛者,名控脑砂。”参见鼻渊条。
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撰年不详。本书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述各科病证证治,内科分诸中、诸伤、虚损、疟疾、痢疾、诸
书名。清·钱文骥辑于1903年。钱氏按《温病条辨》原本次序,将温病诸证证治方药编成韵语歌括,便于读者学习。1954年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排印本。
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涌泉疽。见该条。
证名。指因饮酒而致的发热。亦可因误服药酒导致。《诸病源候论·解散饮酒发热候》:“服散而积饮酒,石因酒势而盛,敷散经络,故烦而发热也。”《丹溪心法》:“因酒发热用青黛、瓜蒌仁,入姜汁。”《儒门事亲·酒食
指病邪在某经传变至尽。外感病的发展演变,有一定的顺序。从某一经的证候,发展为另一经的证候叫传经。一般按六经顺传,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证候发展至厥阴经终止称传经尽。《伤寒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①针烙决脓:凡痈肿皮厚口小,脓水出之不快者;或疖皮薄内溃成脓者,当用火针法排其脓血。②消肿火针:凡鱼口便毒,横痃冷疔,形势已成顽肿木头,不溃不消,针之引毒外出。取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即败疵。见该条。
书名。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等编。本书根据全国25个大中城市中具有代表性或通用的中成药配本整理汇编而成。共收集成药配方二千余种。首为总论,略述中药炮制;次为各论,分内、外、妇、儿、五官、杂症六门,每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