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小儿药证直诀》。即胃气实热。详该条。
其作用可以替代艾灸的一种膏药。《杨氏家藏方》(宋·杨倓)载:“替灸膏治下焦虚冷,真气衰弱,泄利腹痛,气短,……附子一两,吴茱萸、马兰花、蛇床子三味各一分,木香一钱,肉桂去粗皮二钱,右件为细末,每用一大
出《神农本草经》。为鹿角胶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清·蒋宝素撰于1850年。全书分心、脾、肺、肾、肝五部,各部以病证分门,共43门,每门列举诸证以辨证处方。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乌梅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地机。见该条。
【介绍】:见何金琇条。
经穴名。代号LR1出《灵枢·本输》。别名水泉,大顺。属足厥阴肝经。井(木)穴。位于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处。一说“足大指爪甲根后四分节前”(《针灸集成》)。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及趾背动、静脉。主治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薜荔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瞿麦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