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条。
蒂中(小舌)之别称。《杂病源流》卷二十四:“以喉花即为蒂中。”即指悬雍垂。详悬雍垂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市,见该条。
根据阴阳互相依存的道理,阴以阳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所谓“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王冰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在人体来说,阴所代
见《中药志》。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吐出酸水之症。多因宿食、湿痰、热郁、停饮等所致。常兼见气闷饱胀,暖气腐臭等。治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术丸、八味平胃散、干姜丸等方;若从热化,则宜栀连二陈汤、咽醋丸。有因肝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青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花镜》。为卷柏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独活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