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消散

外消散

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方。大黄牡蛎各半两,朴硝二钱。为末,每次一至二钱,取活田螺洗净后,放清水内养一夜,去螺,用水调药,涂患处;若阴囊浮肿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治婴儿初生十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则啼哭不止;亦治小儿湿热相搏,外阴或阴囊浮肿。

猜你喜欢

  • 血蛊

    病名。因跌扑坠堕误行补涩所致。《证治汇补》卷五:“坠堕闭剉、气逆、气郁,误行补涩则瘀蓄于胃,心下胀满,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于脾,大腹膨胀,渐成鼓满,名曰血蛊。”参见血鼓、蛊条。

  • 胆怯

    指心中畏惧不敢见人之证。《石室秘录》卷三:“凡人胆怯不敢见人者,少阳胆经虚也。而所以致少阳胆经之虚者,肝木之虚也。而肝木之衰,又因肾水之不足。法当补肾以生肝木。方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芍药五钱,当归

  • 夜啼痧

    病证名。小儿夜间啼哭,不得安静的痧胀。如视其腿弯、肘弯有青筋的,可用消毒三棱针于青筋上刺之,放出紫黑毒血;如其胸胀作痛的,用刷子蘸香油刮之,痧起,其啼可止(《痧胀玉衡》)。

  • 三间

    经穴名。代号LI3出《灵枢·本输》。别名少谷。属手阳明大肠经,输(木)穴。位于食指桡侧,掌指关节后凹陷处,赤白肉际,微握拳取穴。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第一掌背动脉的分支。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痛

  • 内踝尖

    出《备急灸法》。见足两踝条。

  • 穿腮发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骨槽风。详该条。

  • 舌上痈

    病名。系指痈生舌上。《喉科秘旨》卷下:“舌上痈生于舌中心如梅子大,不能言语,此症因热入心包络而发,左寸脉宜洪大数,不宜细缓,红肿者可治,黑者不治。”治疗参见舌痈条。

  • 胃阴不足

    即胃阴虚。详该条。

  • 髀枢

    ①又名机。骨盆外方中央的髋臼部位,为髀骨嵌入之处,有转枢的作用,故称。《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即髋关节。②股骨大转子部位,位于股部外侧的最上方,股骨向外方显著隆

  • 稳齿菜

    见《滇南本草》。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