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涎出于口,口为脾窍,故涎为脾液。参见五脏化液条。
见《珍珠囊》。即灯心草,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黄栌,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皮肤针之一。将毫针集簇成丛,外加捆扎,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熄风法之一。治疗肝风内动偏于血虚的方法。热性病后期耗伤阴血,出现唇焦舌燥、筋脉拘急、手足蠕动,或头目眩晕、脉细数等症,用生地、白芍、天冬、鸡子黄、龟板、鳖甲、牡蛎、钩藤等药。
见《四川中药志》。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治疔大全》。疔疮生于颈后颈椎旁者。证治见疔疮条。
外科著作。又名《枕藏外科形图诸说》。2卷。清·胡瑔撰。刊于1767年。此书以病名为条目,论述外科疮疡诸证130条,每条有论有图,尤其突出临证治法,附有作者临证心得。卷末列外科常用方剂97首。现存初刻本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握住肢体进行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旋转滚动。如腰部滚摇就是使病员仰卧,两髋屈曲;医生一手扶住双膝,一手扶住两踝,旋转髋关节,使腰部也随之活动。常用于腰痛、髀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