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湿痢

寒湿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感受寒湿而致者。《症因脉治》卷四:“寒湿痢之症,初起恶寒发热,身痛头疼呕吐不食,不作渴,痢下脓血,或下黑水,腹反不痛。”治疗如身痛发热,脉浮紧者,宜用败毒散辛温散表;呕吐饱闷,脉长者,干葛平胃散和胃宽胸小水不利者,散表利湿五苓散。《时病论》卷三:“夫寒湿之为痢也,腹绵痛而后坠,胸痞闷而不渴;不思谷食,小便清白或微黄,痢下色白,或如豆汁,脉缓近迟之象,宜用温化湿邪法加木香治之。”参见湿痢寒痢冷痢、痢疾条。

猜你喜欢

  • 药鱼子

    见《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为醉鱼草之别名,详该条。

  • 督脉之别

    出《灵枢·经脉》。即督脉络脉。详该条。

  • 惊风辨证必读书

    儿科著作。清庄一夔(在田)等撰。此书系《福幼编》、《急惊风证论》、《治验录》三书合刊本。介绍了作者治疗急、慢惊风的临床心得、方药及验案。现存清刻本。

  • 宿胠风

    病证名。属连眶赤烂。系由眼睑不洁,复受风邪所致。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秽污浸渍,受风即发如粟米之状,连眶赤烂,遂成疮疾,名宿胠风。宜用省风汤,局方三白散。”

  • 红血儿

    见《陕西中草药》。为鸡血七之别名,详该条。

  • 刚干

    运气术语。十天干之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十。阳干气刚,故名。见《素问·刺法论》。

  • 九道

    古代所论的月行之道。《汉书》:“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宋史》:“凡五纬,皆随日由黄道行,推

  • 棕皮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棕榈皮之简称,详该条。

  • 气轮枯落

    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白珠红肿,长垂若舌卷下舐。”参见形如虾座条。

  • 气逆耳聋

    病名。《济生方》卷五:“大抵气逆耳聋尚易治。”《证治准绳·杂病》:“气逆耳聋有三,肝与手太阳、少阳也。”又云:“肝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手太阳气厥耳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也。”“手少阳气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