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则古方
见小儿则条。
见小儿则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经漏下血夹有白色液体。参见崩漏条。
【介绍】:见高斗魁条。
见《本草纲目》。为水红花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僧人,又名释智宣。撰有《发背论》1卷,已佚。
病名。指疔之一。出《疡医准绳》卷二。又名蛇眼疔,天蛇毒、调疽。生于手指尖,形似蛇头,故名。《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强调:蛇头疔发自指端筋骨、根深毒重,天蛇毒发自指端肌肉、其毒稍轻。即脓性指头炎。证治见指疔
见《中医方药学》。即玉米轴,详该条。
【介绍】:见马哈也那条。
儿科病证。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婴儿出生时咽下秽液,内扰于胃,生后当天或次日多次呕吐。将秽液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缓解。
口的别称。指突发口唇歪斜的症象。《灵枢·经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详见口条。
舌伸出时偏于一侧,歪斜不正。常与口眼斜及半身不遂同时出现。多因肝风内动,风邪中络,舌的一侧肌肉弛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