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眦赤

猜你喜欢

  • 腐苔

    如豆腐渣堆铺舌面,颗粒大,松而厚,容易刮脱,表示内聚浊邪,由于胃中阳气有余,蒸发骨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多属热证。

  • 信期

    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一。指经期。

  • 噫气

    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即嗳气。《证治准绳·杂病》:“噫气,《内经》所谓噫,即今所谓暖气也。”详该条。

  • 筋疬

    瘰疬的一种。见《外科正宗》卷二。多由忧愁思虑,暴怒伤肝而致。症为颈旁生核,质较硬,大小不等,常伴寒热,每遇劳、怒时加重。治宜清肝解郁,用柴胡清肝汤;病久体虚者用益气养荣汤。

  • 陈藏器

    【生卒】:八世纪【介绍】:唐代本草学家。四明(今浙江省鄞县)人。他鉴于《新修本草》以及前代的本草书籍遗漏药物很多,为把遗漏的药物汇集成册,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总结劳动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中创造的用药经

  • 地栗梗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通天草之别名,详该条。

  • 喘逆

    喘而气逆的简称,即喘证。见《素问·脉要精微论》。《症因脉治·喘症论》有外感喘逆、内伤喘逆等论述。详喘证各条。

  • 桐子油

    见《本草纲目》。即桐油,详该条。

  • 眉心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 上腭

    口腔的上壁。详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