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岩酸

岩酸

药材名称岩酸

拼音Yán Suān

别名独牛、酸杆杆、一面锣、岩丸子,石鼓子,一口血。

出处本品原名独羊,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七卷石草类,云:“独牛生云南山石间。初生一叶,似秋海棠叶而光滑无锯齿,淡绿厚脆,疏纹数道,面有紫晕如指印痕。茎高三四寸,从茎上发苞开花。花亦似海棠,只二瓣,黄心一簇。”所述及附图特征与现柔毛秋海棠颇似。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柔毛秋海棠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henryi 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小草本,高4-12cm。块茎圆球形;无茎。通常有1叶(有时有2-3叶),叶柄长4-8cm,有柔毛;叶片圆心形,长宽约3-7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凹口张开,近对称,两面具伏生柔毛,边缘有细圆齿。叶柄纤细,长4-8cm,有柔毛。二歧聚伞花序从地下生出,总花梗长7-17cm,有柔毛,花2-3朵,粉红色;雌雄花各有花被片4。蒴果长近1.8cm,略具柔毛,有3翅,1翅较大,狭三角形,尖头。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地石隙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酸。性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消肿;止血;解毒利湿。主跌打损伤;骨折;关节肿痛;狂犬咬伤;咯血;尿血;红崩白带;淋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薄雪草

    药材名称薄雪草拼音Báo Xuě Cǎo别名小毛香、火绒草、小白头翁、小毛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薄雪火绒草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采收和储藏

  • 毛叶肾蕨

    药材名称毛叶肾蕨拼音Máo Yè Shèn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Hirsute Sword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肾蕨科植物毛叶肾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

  • 《中药大辞典》:墨药材名称墨拼音Mò别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松烟和入胶汁、香料等加工制成之墨。入药以陈久者为佳。性味辛,平。①《本草拾遗》:"

  • 西南山茶

    药材名称西南山茶别名茶花来源山茶科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 Stuart,以花、叶、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消炎,止痢,调经。主治痢疾

  • 剪夏罗

    《中药大辞典》:剪夏罗药材名称剪夏罗拼音Jiǎn Xià Luó别名剪红罗(《证治要诀》),剪春罗(《纲目》),碎剪罗(《花镜》),剪金花、雄黄花(《植物名实图考》),阔叶鲤鱼胆(

  • 麻秸

    药材名称麻秸拼音Má Jiē别名脂麻秸(《摘元方》),芝麻荄(《中国医学大辞典》),油麻稿(福建《民间实用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茎。功能主治治哮喘,浮肿,聤耳出脓。《纲

  • 香菊

    药材名称香菊拼音Xiānɡ Jú别名玉芙蓉(《岭南采药录》),白艾、白香菊(《福建中草药》)。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叶。原形态直立、分枝亚灌木,高10~40厘米。叶互生,紧

  • 龙州线蕨

    药材名称龙州线蕨拼音Lónɡ Zhōu Xiàn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龙州线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morsei Chi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原

  • 直立婆婆纳

    药材名称直立婆婆纳拼音Zhí Lì Pó Pó Nà来源玄参科直立婆婆纳Veronica arvensi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中。功能

  • 木薯

    药材名称木薯拼音Mù Shǔ英文名manihot utilissima别名树薯、薯树、臭薯、葛薯、树番薯。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