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巨刺

巨刺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指机体一侧有病,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素问·缪刺论》指出,巨刺适于“邪客于经”的疾患,刺时“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本法与缪刺二者均于病位对侧取穴,但刺法有异,即经脉有病,巨刺刺经;络脉有病,缪刺刺络。参缪刺条。

猜你喜欢

  • 痰疝

    病名。见《医学入门》卷五。即因痰湿内郁所致的疝症。其症痛有常处,触之有形。宜理气化痰,用海浮石、香附二味,姜汁调服。

  • 圣惠方

    见太平圣惠方条。

  • 龚信

    【介绍】:明代医家。字瑞芝。江西金谿人。以医术起家,在当地闻名,曾任职太医院。著撰《古今医鉴》,由其子廷贤编续而成。

  • 消渴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亦作痟渴。①泛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疾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三种。《证治汇补·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饮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频。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饥,能食而瘦,

  • 潘澄濂医论集

    医论著作。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文献组编。此书以医论形式介绍浙江名医潘澄濂之学术经验,共十九篇,分四部分:理论探讨、治疗肝病经验、治疗急性热病经验、其它内科杂病证治经验。198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阳明病外证

    指阳明病的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的外在表现。《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阳明病多属里、热、实证。由于里热外蒸,可见内外俱热证候。身热汗自

  • 乌角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

  • 张湛

    【介绍】:晋代养生学家。著有《养生要集》一书,已佚。内容残见于《千金方》、《医心方》及其他书中。据《晋书》,豫章太守范宁患目痛求医于张。张示以药方为:“一、损读书;二、减思虑;三、专内视;四、简外观;

  • 肝郁

    肝气郁、肝气郁结的简称。见《赤水玄珠·郁证门》。肝有疏泄的功能,性喜升发和疏泄,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均可引致肝郁之证。表现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胁痛常随情绪变化

  • 严克企

    【介绍】:见严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