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胁痛。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臑会,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镇痉。用平肝、镇潜、祛风的药物解除震颤、手足痉挛(抽搐)及角弓反张(项背强硬向后反张如弓状)等症,称解痉。参见熄风条。
【介绍】:见颜直之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①危重证候之一。《中藏经·虚劳死证》:“肾绝大便赤涩,下血,耳干,脚浮舌肿者,六日死。”《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肾绝,四日死,……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水。”《
原有舌苔突然剥脱的舌象。即光剥舌,详该条。
即拔罐法。因古代用兽角做拔罐疗法的器具,故称。详拔罐法条。
证名。指呼吸喘急,喉间有痰鸣者。后世多称为哮或痰喘。《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类经》卷十三:“魄汗未藏者,表不固也,四逆而起者,阳内竭也,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