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即月经。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福建中草药》。为四叶草之别名。②见《闽南民间草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证名。多由病延日久,或郁火伤阴所致。《医宗己任篇·四明心法》:“又有一种胃脘痛,是阴虚症将成,须认明白。”症见脘痛时作,缠绵难愈,舌红口干,时或嘈杂,大便干结等。治宜养阴和胃,佐以泄肝,切忌香燥疏气,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痛。详该条。
病证名,出《中藏经》。指小儿泄泻,大便稀薄而色白者。多由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水湿下注所致。其症可伴有腹胀、腹痛、唇淡等。治宜健脾利气,用白术丸(《中藏经》:白术、当归、白芍、木香,等分为末,炼蜜丸如绿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疠风。见该条。
病名。即脱臼,详该条。
即阳和汤作蜜丸,治证同。见阳和汤条。
见《滇南本草》。即法罗海,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