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天下至道谈》。即玉门或曰阴户。详该条。
指长期嗜饮某种浆水、酒类,以致湿滞中焦,影响脾胃,气血耗伤,酿成聚积劳损之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饮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见《中药通报》5(1):27,1959。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黄鳅痈。见该条。
眼科病证。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翳之色白者称白翳。详翳条。
出《素问·金匮真言论》。指鼻流涕与鼻腔出血的病症。王冰注:“鼽,谓鼻中水出;衄,谓鼻中血出。”详鼻流涕、鼻衄条。
见《齐民要术》。为罗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乳结核。见该条。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妇人行经时及产后,过食生冷之物而血闭发热,以血见水即滞故也。初起一、二月生寒发热,五心烦躁,口苦舌干,面色青黄,犹易医治。先用逍遥散退其寒热,后用紫金丸(三棱、莪术、良姜、
病名。见佚名《抄本眼科》。即风火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