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暴泄

暴泄

病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称暴泻。暴,有急骤、猛烈意。有因寒邪传脾所致者。《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暴泄,太阳太阴大肠不能固禁,卒然而下,大便如水,其中有小结粪硬物,欲起又下,欲了不了,小便多清,或身冷自汗,气难布息,脉微,呕吐,此寒也,急以重药温之,宜浆水散。”又有因热者。《金匮翼》卷七:“热泻者,夏月热气乍乘太阴,与湿相合,一时倾泻如水之注,亦名暴泄。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是也,其症腹痛,自汗,烦渴,面垢,脉洪数或虚,肛门热痛,粪出如汤,或兼呕吐,心腹绞痛者,即霍乱之候也。”详热泻、寒泄紧病、霍乱条。

猜你喜欢

  • 曲垣

    经穴名,代号SI13。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肩后,肩胛冈上窝内侧端,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并有颈横动、静脉降支通

  • 输刺

    古刺法名。①九刺之一。《灵枢·官针》:“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输也。”指取用四肢的荥穴和背部的藏输穴进行治疗的方法。亦有指取用五输穴和脏俞穴者。因取用特定的俞穴进行针刺,故名输刺。②十二刺之一。《灵枢·

  • 周氏医学丛书

    清·周学海编。刊于1891~1911年。三集,共三十二种。初集为周氏校刊的医著,计有《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脉经》、《脉诀刊误》、《难经本义》、《中藏经》、《内照法》、《诸病源候论》、《脉因症

  • 酒悖

    悖,违反、逆乱。出《灵枢·论勇》。指饮醉酒后言行胡乱,失于常态。

  • 气痈

    病名。出《咽喉脉证通论》指因郁怒所生之咽喉痈肿。《秘传喉科十八证》:“此症因恼怒伤肝,肝血不和,以致肺气壅塞,火炽上升,发于喉间。其状帝丁之上,红肿作痛,或有连及两边者,寒热大作。”治宜宣肺泻热,疏肝

  • 溪穴

    ①出《针灸甲乙经》。即归来,见该条。②出《外台秘要》。即承泣。见该条。

  • ①指手掌,从手指至腕部。《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②指上臂。《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

  • 庭孔

    【介绍】:见廷孔条。

  • 钉皮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楸树皮之别名,详该条。

  • 疳痢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疳疾合并痢疾。多因饮食不洁,寒温失调所致。临床表现除具有疳的症状外,并有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治以理气和血,消疳制痢为主,用香连丸;久不止者,用木香丸(《证治准绳》: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