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病各。即踝关节脱臼。见《疡医准绳》卷六。又称脚板上交出臼、踝骨脱、脚踝骱出。多因跌扑、扭撞所致。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跟骨变长、胫腓骨下端向前突出;严重者可见脚根向前,脚趾向后,剧烈疼痛,不能活动。治法
出《食疗本草》。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方草木状》。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潘文源条。
【介绍】:宋代人。著《女科万金方》1卷。
病名。《症因脉治》卷三:“黄汗身肿之症,身热胸满,四肢黄肿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如柏汁,久不愈,必致痈脓。又有不恶风,小便利,若上焦寒,口多涎,身冷肿痛,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又有两胫不冷,
即温肺。详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鹿肾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纲目》丹参条。指在腹中正在成长的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