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承浆痈、虎须毒、虎髭毒。指生于地角(下颌)上的痈。由胃经积热所致。治宜仙方活命饮加升麻、桔梗消之。余证治参外痈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黄鳅痈。见该条。
【介绍】:见项昕条。
病名。多由心经火毒上冲致上腭肿起,色红疼痛;或有白膜,饮食吞咽有碍;或身发寒热。《喉舌备要》:“此症发于上腭红肿者多起白膜,黄膜者少,有核用针,无核不刺。”治宜泻火、解毒,清热消肿。可选用玄参、连翘、
证名。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肺经津气不足而致的喘急。小儿虚喘的发生,多由元气不足,或因病后体虚,或因久咳不止,以致肺气虚弱,不能清肃下降所致。症见喘而呼吸短促,痰声低微,面色白,额上有汗,
【介绍】:宋代医家。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一带)人。家中三代世医,伯祖子充、祖子发以医名于京洛,父彦仁,医术更精。至杲则广征博引,著成《医说》一书,记录治疗多种疑难杂证的经验,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其中
病名。指患在四肢的痹症。见《临证指南医案·痹》。详风痹、寒痹、湿痹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食蛋过多而成积滞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蛋积,食蛋不消成积,即暖败卵气作酸坚痛也。宜白蔻仁、橘红、豆豉、姜汁,方用妙应丸。”亦有用大蒜汁搽吐法治疗(见《济阴纲目·积聚痞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