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促

气促

证名。呼吸短促。多属虚证。《罗氏会约医镜》卷九:“促者,即经之所谓短气者也。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劳动则甚,此肾经气虚也。盖肾为气之根,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阴亏损,则精不化气,下不上交而为促,治宜补之,温之。”亦有因外邪、水饮等所致者。《类证治裁·喘症》谓呼吸促而不能续,似喘而无痰声,其证有二:一属支饮,症见短气有微饮,治宜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方。一属气虚,症见气短小便利者,四君子汤茯苓黄芪;腹中气不转者,倍甘草肺气短促,倍人参,加白芍。若失血阴火上乘,短气不足以息,或肾虚发热唾痰者,生脉散当归、黄芪、生地。参见短气、外感短气内伤短气真元耗损喘条。

猜你喜欢

  • 针麻仪

    见电针机条。

  • 并稸

    稸,同蓄。积聚。《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濡积并稸。”

  • 莲心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即莲子心,详该条。

  • 肾囊风

    病名。生于阴囊部的疮疹。又名绣球风。《外科正宗》卷四:“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其患作痒,喜浴热汤,甚者疙瘩顽木,破流脂水。”本病初起肾囊干燥作痒,继起丘疹、水疱,搔破浸淫脂水,湿烂起痂,迁延日久肾囊皮

  • 温下

    下法之一。用于寒性积滞里实证的治法。如大便不通属于寒结的,症见腹满而实、手足凉、苔白腻、脉沉弦或沉迟等。选用温性泻下药,如巴豆霜;或以温热药与寒下药配用,如附子、细辛配大黄。代表方剂有三物备急丸、大黄

  • 金疡

    病名。①见《周礼·天官篇》。即金创。详该条。②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生于气轮,状如金粟,粒数无定,眵泪涩痛。”即金疳。详该条。

  • 强阳不倒

    病证名。见《石室秘录》卷二。指阴茎常举不痿之证。详强中条。

  • 蒲棒花粉

    见《新疆药材》。为蒲黄之别名,详该条。

  • 老鸹筋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老鹳草之别名,详该条。

  • 小远志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