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医学集成》卷二。即酒齇鼻。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二方。苏子、杏仁、桔梗、枳壳、防风、半夏、栝蒌霜。水煎服。治伤风咳嗽不止,痰出不爽。
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凡阴干主运之年,中运不及,若遇司天之气为克中运者,则由于中运气衰,故司天之气以强兼饼中运之弱,于是不及之运从司天之气而化,称为“兼化”。如己亥年土运不及,适值厥阴风木司天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余粮石(醋煅)一斤,海金沙(醋炒)、豨莶草(酒炒)、益母草(蜜、酒炒)、百草霜(醋炒)、茵陈(酒炒)、乌龙尾(醋、酒炒)、陈皮、白蔻仁、砂仁(姜汁炒)、松萝茶、木香、
病证名。《灵枢·忧恚无言》:“会厌者,音声之户也。”“人卒然无声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即卒失音。见该条。
病证名。①目侧视貌。《证治准绳·杂病》指出,双目睛通亦名睊目。详目偏视条。②古义与涓通。《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风气客于睑眥之间,与血气津液相搏,使目眥痒而泪出,目眥恒湿,故谓之睊目。”
证名。为因房劳过度而引致的胸胁疼痛。《医碥·胁肋痛》:“房劳伤肾,气虚血滞,胸胁多有隐隐作痛,宜补肾加芎归之类和血。”《辨证录·胁痛》:“房劳之后胁痛,其亏于精者更多,乌可重治肝而轻治肾哉!方用填精益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上下三寸中(按:《黄帝内经太素》“三寸”作“二寸”);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也。”张景岳注:“内踝下上三寸中为踝下一寸,照海也,踝上二寸,复留、交信也。
书名。1卷。清·姜成之编。本书辑录清乾隆、嘉庆年间戚云门、王钟嶽、贡一帆、孙御千、戚金泉、叶德培、姜学山、姜恒斋八家医案(书中并附姜宇瞻医案二则,实为九家)而成。其中以戚云门、王钟嶽、孙御千的治案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