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药性论》。为蜂蜜之白色至淡黄色者,详蜂蜜条。
出《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为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之总称。是中医在《周易》“阴阳太少”理论的基础上对阴阳的进一步划分,即在少阳与太阳之间增
病名。为痰浊上壅,气为痰阻,呼吸有声,声如拽锯。参见喉吤条。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病名。见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六。系指各种昆虫误入外耳道。应立即设法取出之。宜先选用油剂、葱汁、大蒜汁或氯仿液等滴耳,将昆虫杀死后取出,取出时切勿损及鼓膜。
痧证之一。指暑天感受秽浊所致的痧症。《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暑痧,头眩恶心,自汗如雨,脉洪拍拍,上吐下泻,腹痛或紧或慢。”治宜清暑化浊,用薄荷汤。参见痧条。
病名。见明·万全《片玉心书》。即鹤膝风。详该条。
见汇刊经验方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四。即犀角汤第一方,见犀角汤条。
指纹色黄白,多属伤脾、疳积(见《医学入门·察脉》)。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一作山提。撰《杂药方》1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