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溢乳

溢乳

证名。指婴儿饮乳过多而溢出的症状。亦称呕乳。详该条。

猜你喜欢

  • 首风

    古病名。《素问·风论》:“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圣济总录·首风》:“新沐之人,皮腠既疏,肤发濡渍,不慎于风,风邪得以乘之,故客于首而为病,其证头面多汗,恶风头痛。”《增补内经拾遗方论·首风》:“新沐

  • 呕苦水

    见《赤水玄珠·呕吐哕门》。又称呕苦。详该条。

  • 毛凉伞

    见《广西中草药》。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 忌口

    根据病情的需要,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灵枢·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金匮要略》等书也有所强调。临床常见的,如水肿忌食盐,黄疸、腹泻忌食油腻等。此外,忌口还包括调节饮食,切忌

  • 柏叶

    出《金匮要略》。即侧柏叶,详该条。

  • 通草膏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通草、炮附子、细辛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枣核大,每用一丸,绵裹塞鼻内。治鼻齆有息肉,不闻香臭。

  • 阴痒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

  • 浮白

    经穴名。代号GB10。出《素问·气穴论》。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位于颞骨乳突后上方,当天冲穴与完骨穴间平行耳后发际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或于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寸处取穴。布有枕

  • 白睛凝脂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

  • 唇风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唇瞤、唇颤动,本病多因胃经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而成。多发于下唇。初起红肿发痒,继则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如风盛过燥,则口唇干裂脱屑,状若无皮,日久口唇瞤动不止。治疗: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