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阴煎

理阴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理阴煎

药方名称理阴煎

别名理营煎(《仙拈集》卷一)。

处方熟地9~21克或30~60克当归6~9克或15~21克 炙甘草3~6克干姜(炒黄色)3~9克 或加肉桂3~6克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活血调经。治真阴虚弱,痰饮内停。胀满呕哕,恶心吐泻,腹中疼痛,妇人经迟血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320毫升,热服。

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加附子人参;外感风寒,邪未人深,但见发热身痛,加柴胡6克;寒凝阴盛而邪气难解,加麻黄6克;阴盛之体,外感寒邪,恶寒脉细,加细辛3~6克,甚者再加附子3~6克,或并加柴胡以助之;阴虚内热,宜去姜、桂,单用三味,或加人参;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加茯苓4.5克,或加白芥子1.5克;泄泻不止,少用当归或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腰腹疼痛,加杜仲、枸杞;腹胀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理阴煎

药方名称理阴煎

处方熟地5钱,当归3钱(醋炒),炮姜5分(盐水炒),肉桂5分(盐水炒)。

功能主治女子鼻衄,阳虚血走,脉细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阳虚之人,脉络空虚而荣血散溢,故血得上出于鼻,天癸不能下行焉。熟地补阴以吸经血之上溢,当归养血以归营血之乱行;肉桂盐水炒以统摄其血,炮姜盐水炒以止涩其血也。水煎,温服,使血暖阳回,则阳能统血而血不外走,何有衄血之患,天癸无不渐来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 土茯苓合剂

    药方名称土茯苓合剂处方土茯苓30~60克 银花12克威灵仙9克白鲜皮9克 生甘草6克苍耳子15克功能主治凉血,清热,解毒。治梅毒。用法用量上药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日服一剂,分早、中、夜三

  • 辰砂保命丹

    药方名称辰砂保命丹处方麝香1钱,南星(炒)5钱,白附子(炮)5钱,朱砂5钱,蛇含石4两(煅7次,用米醋淬后用瓦焙干)。制法上为末,用重午粽尖为锭,用金箔为衣。功能主治急慢惊风。用法用量若急惊,薄荷汤送

  • 补阴丸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药方名称补阴丸别名虎潜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七)、补阴种子丸(《医学正印》卷上)。处方黄柏250克(盐、酒炒)知母(酒浸,炒)熟地黄各90克龟版120克(酒浸,炙)白芍(炒)陈

  • 救劳汤

    药方名称救劳汤处方白芍、人参、黄耆、当归、熟地、炙草、茯苓、款冬、百合、五味子、麦冬。功能主治劳嗽,发热盗汗,痰中带血,或成肺痿等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仙拈集》卷二

  • 桂枝苁蓉汤

    药方名称桂枝苁蓉汤处方甘草1钱,桂枝3钱,芍药3钱,丹皮3钱,茯苓3钱,泽泻3钱,橘皮3钱,肉苁蓉3钱。功能主治肝脾湿陷,脂血郁腐之痢疾。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湿寒,加干姜;湿热,加黄芩;后重,加

  • 山楂粥

    药方名称山楂粥处方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 砂糖10克制法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功能主治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以及食积停滞、

  • 人参粥

    药方名称人参粥处方人参15克(为末)生姜(去汁)15克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酸。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2升,煮取1升,入粟米1合,煮为稀粥,觉饥食之。摘录《寿亲养老新书》卷四

  • 豮猪胆丸

    药方名称豮猪胆丸处方豮猪胆(瓦上煿干)2两,胡椒1分,干姜(炮)1分,芜荑(炒)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莳萝(微炒)半两,仓米(炒)3分。制法上为末,用稀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疳痢久不愈

  • 清金养血汤

    药方名称清金养血汤处方川芎1.8克,当归3克,白芍3克,香附(童便浸)3克,麦冬3克,白术3克,丹皮2.4克,地骨皮2.4克,生地2.4克,五味子9粒,炒甘草0.6克。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清热凉血。主阴

  • 白蔹

    药方名称白蔹处方白蔹适量制法研末,每次取适量,用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或白酒)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功能主治据报道,本方对疖、痈、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