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鼻衄。《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后秋至冬为阳明衄。”参见鼻衄条。
即紫金皮散,见该条。
【介绍】:见邹福条。
《内经》诊法对体表部位时划分。出《素问·脉要精微论》。详上竟上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七情、房室、饮食内伤引起的消渴病。有精虚、积热之分。详见精虚三消、积热三消、消渴条。
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见该条。
妇产科著作。清·王春亭撰。6卷。刊于1896年。分列保胎、保产、经带、胎病、产病、儿科六门,阐述妇女经、带、胎、产病因证治及妇婴保健,所论多采前人之说。附有验方134首。现存初刻本。
病名。指下痢滑脱不禁,甚者兼见脱肛。见《局方发挥》。有血虚、气虚之分。《医学入门》卷五:“滑痢,……血分,四物汤加参、术、地榆、樗白皮;气分,真人养脏汤、大断下丸、灵砂苍榆汤。”参见虚痢、虚滑痢、久痢
《素问》篇名。齐与剂同,限剂、分剂的意义。本篇强调要根据病的部位而确定针刺的浅与深,必须有限度和分部,不然就是违反刺法,故名。
病名。疟疾的一种。亦称食疟。《素问·刺疟篇》:“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参见食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