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麝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地锦草之别名,详该条。
白喉证型之一。见清·余二田《喉症指南》。由秉质素弱,兼感寒邪所致的白喉。其症初起无恶寒发热,饮食如常,惟唇白面青,精神疲倦,喉内起白皮或白块,随时增加。治以温经散寒为主。用附桂理中汤。参见阴寒白喉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耳鸣。详该条。
证名。指脚底肌肤、筋脉着地作痛。《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萎,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多由脾病湿盛所致。本证可见于痿、痹、脚气等病证。
证名。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参见鼻齆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附地菜,详该条。
由于先天性畸形,尿门无孔,以致婴儿出生后小便不通,宜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病证名。出《颅囟经》。又名肥热疳。疳疾湿热侵入肌肤的一种证型。《证治准绳·幼科》:“热疳病多在外,鼻下赤烂,头疮湿痒,五心烦热,掀衣气粗,渴饮冷水,烦躁卧地,肚热脚冷,潮热往来,皆热疳也。”先用胡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