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痼冷

痼冷

出《千金要方》卷十六。指真阳不足阴寒之邪久伏体内所致的病症。以昼夜恶寒、手足厥冷为主症。或腹痛泄泻、完谷不化;或呕恶清涎、饮食少进;或小便频数不禁、尿色清白;或腰腿沉重、如坐水中;或阳萎不举、精寒自出;或遍身关节拘急疼痛。治宜温阳散寒。一说痼冷治法“虽贵乎温补,不贵乎太刚,惟于滋血养气中,佐以姜、桂、雄、附为愈”(宋·杨士瀛仁斋直指》)。

猜你喜欢

  • 明代彝医方

    民族方书。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566年。前后传抄11次。全书共16面。载病名76个。按病名分为:疮症、风症、痛症、伤症、不通症、其他症、产后病、毒症等8类。载药275味,方剂243首。按病名、药方、用

  • 朱端章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长乐(今福建长乐)人。1174~1189年(淳熙年间)主管江西南康军事。平生喜好方书,因见当时产科专书较少,将所藏医书中有关产科的内容,于1184年(淳熙十一年)

  • 心跳心慌

    证名。指心悸、怔忡。详心悸、怔忡条。

  • 川石斛

    见《临证指南医案》。为石斛之处方名,详该条。

  • 肝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一阳一阴

    脉的阴阳兼象之一。如脉浮而兼涩。《难经·四难》:“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

  • 狼疝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名曰狼疝。”多由寒凝肝脉而致。宜暖肝散寒,服暖肝煎。参见疝条。

  • 喉腥

    病证名。指病者自我感觉喉中有腥味。又名喉中腥臭。《卫生宝鉴》卷十一:“因劳心过度,肺气有伤,以致气出腥臭,唾涕稠粘,口舌干燥。”临证宜审脉证,随证治疗。

  • 善酸

    证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经常感觉筋骨四肢酸痛。

  • 气虚不摄

    ①泛指脏气虚统摄失职,可见自汗、遗精、泄泻、遗尿、崩漏、便血等证。治宜固涩,并补其脏气。②气为血帅,指气虚不能摄血而见各种出血症状。治宜补脾益气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