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屑风

白屑风

病名。以头皮脱白屑为主的一种疾病。《外科正宗》卷四:“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又生。”由于肌热当风,风邪侵入毛孔,郁久血燥,肌肤失养所致。好发于头皮,可见弥漫而均匀的糠秕样干燥白屑,搔抓时脱落。落而又生,自觉痒甚,日久毛发易落。相当于干性皮脂溢性皮炎。治宜祛风清热润燥。内服祛风换肌丸消风散(《医宗金鉴》)。外搽润肌膏颠倒散洗剂(硫黄、生大黄各7.5克,石灰水100毫升,将硫黄、大黄研极细末,加入石灰水中)。亦可用苦参90克、野菊花15克、白藓皮9克煎水待温外洗。

猜你喜欢

  • 妊娠耳鸣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胎前耳鸣。多因肾虚,或肝胆火盛所致。孕后足少阴肾经不足,肾虚髓海不足则耳鸣,兼有头晕、目眩、腰痠。治宜滋阴补肾,方用猪肾丸(猪肾子一对,青盐少许,蜜丸酒下)。因肝胆

  • 北京宣言

    199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所诞生的文献。全名为《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北京宣言》,指出:“传统医药是数千年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人类健康和医学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面对着现代科

  • 孔窍

    同空窍。《灵枢·百病始生》:“……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参见空窍条。

  • 肝脏中风

    亦称肝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肝发生的症候。《太平圣惠方·治肝脏中风诸方》:“夫肝中风者,是体虚之人,腠理开疏,肝气不足,风邪所伤也。其候筋脉拘挛,手足不收,厉风入肝,坐踞不得,胸背强直,两胁胀满,目眩心

  • 野巴戟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 纸纴子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又名纸撚子、纸捻、捻子。即用富于韧性而不易酥烂、吸水性较强的纸张(古用桑皮纸),搓成线状外粘或内裹去腐药,插入窦道或漏管中,以引流去腐,促其疮口愈合。

  • 腐皮遮睛

    病证名。清·严景芬《目科捷经》卷二:“目睛上覆盖一层如豆腐皮,然不疼不痒,其皮干硬无津,极厚,……点药不化,服药无力。”类今之结膜实质性干燥症。

  • 形气相失

    病人的形体与气机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某些消渴病患者,形体瘦弱,但胃火亢盛,多食善饥,烦躁易怒,表现气盛形虚;又如某些痰饮病患者,形体肥胖,但动则心悸气喘汗出,表现形盛气虚。这类形气不相称的病证,往往病情

  • 心积

    五积证之一种。《难经·五十六难》:“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心积.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病胸满悸,腹中热,面赤,嗌干,心烦,掌

  • 苦板

    见《本草纲目》。为苦芺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