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空心木

空心木

药材名称空心木

拼音Kōnɡ Xīn Mù

别名鬼吹哨、来色木、吹鼓清、泡掌筒、炮竹筒、鬼竹子、大笔杆草、空心草、猴桔子、梅竹叶、金鸡一把锁、大追风、野芦柴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鬼吹箫及狭萼鬼吹箫的茎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eycesteria formosa Wall.2.Leycesria formosa Wall.var .stenosepala Rehd.

采收和储藏:茎叶夏、秋季采收,根全年均可采挖,均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1.鬼吹箫 灌木,高1-2(-3)m。全株常有疏或密的紫色短腺毛。小枝、叶柄、花序梗、苞片和萼齿均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1.5cm;叶卵纸质;卵状披针形、卵状长圆形至卵形,4-13cm,宽2-6cm,先端长尾尖、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或阔楔形,边常全缘或具微齿,上面绿色,被短糙毛,中脉毛较密,下面白绿色,疏被弯伏短柔毛或近于无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下垂,每节具6朵花,由2个具3朵花的聚伞花序对生;总花梗长0.8-3cm,中央花无柄,侧生2花具极短的柄;苞片叶状,绿色或紫红色,长2-3.5cm;小苞片极小,长不足1mm;萼筒圆柱形,长约3mm,密被糙毛和腺毛,萼裂片5,长1-3mm,通常2长3短,花冠白色或粉红色,有时带紫红色,漏斗状,长1.2-1.8cm,外面疏被短柔毛和腺毛,基部具5个浅囊,囊内生蜜腺,裂片5;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约与花冠等长;花柱稍伸出花冠外,柱头圆盾形,子房5室。浆果卵状球形,直径5-10mm,具宿存萼齿,红色,后变紫黑色。种子小而多数,扁圆形,长1.2-1.5mm,淡褐色,具光泽。花期6-9月,果期9-10月。

2.狭萼鬼吹箫 与鬼吹箫一同点在于:穗状花序通常顶生,稀腋生;花萼裂片较长,长4-9mm,常4长1短或3长2短,或近等长,如为4-5mm,由绝不为3长2短。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400-3300m的山坡、山谷沟边、林缘或灌丛中。

2.生于海拔1600-3500m的山坡、山谷或溪边林下、林缘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全株含木犀草素-5-葡萄糖甙(luteolin-5-glu-coside)。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利湿清热;活血止血。主湿热黄疸;风湿痹痛;哮喘;月经不调;外伤出血;膀胱炎;骨折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木棉

    药材名称木棉拼音Mù Mián别名英雄树、攀枝花、红棉来源为木棉科木棉属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a L. [Gossampinus malabarica (L.)M

  • 鸱骨

    《中药大辞典》:鸱骨药材名称鸱骨拼音Chī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翅骨。功能主治《圣惠方》:"治鼻衄不止。老鸱翅关大骨,微炙,捣细罗为散,少少吹入鼻中。"摘录《中药

  • 红酸杆

    药材名称红酸杆拼音Hónɡ Suān Gǎn别名太阳草、石辣蓼、水绣球、石头花、石头菜、石莽草来源蓼科蓼属植物头花蓼Poygonum capitatum Buch.-Ham. ex. D.

  • 西北莸

    药材名称西北莸别名小六月寒[陕西]来源马鞭草科莸属植物西北莸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以全株入药。功能主治调经活血,祛湿。主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楸树

    药材名称楸树拼音Qiū Shù别名旱楸蒜台、金丝楸、梓桐、水桐来源紫葳科梓属植物楸树Catalpa bungei C. A. Mey.,以树皮、根皮、叶和果实等入药。春夏秋挖根剥皮,洗净晒干

  • 鸭公树子

    药材名称鸭公树子拼音Yā Gōnɡ Shù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鸭公树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litsea chuii Merr.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摘成熟果实,取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 滇五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五味药材名称滇五味别名五味子[云南]、过山龙来源木兰科滇五味Schisandra rubriflora (Franch.) Rehd. et Wils,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云南。

  • 樟树果

    药材名称樟树果拼音Zhānɡ Shù Guǒ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果实。8~9月采摘。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枝褐红色。叶互生,狭长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4

  • 牛肋筋

    药材名称牛肋筋拼音Niú Lèi Jīn别名糯米药(《贵州民间药物》),拔腋草,黄花母、地膏草(《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叶黄花稔的全草。秋后采收。

  • 熊肉

    《中药大辞典》:熊肉药材名称熊肉拼音Xiónɡ Ròu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化学成分罐头熊肉(品种未详)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