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红靛

红靛

药材名称红靛

拼音Hónɡ Diàn

别名紫苏;白花紫苏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萼鞘蕊花的根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eus esquirolii(Levl.)Dunn[Calamintha esquirolii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毛萼鞘蕊花,直立或上升草本,高15-45cm。基部木质化;茎四棱形,被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2.5cm,密被微柔毛;叶片卵圆形或近心形,长2-5cm,宽1-4cm,先端钝,基部浅心形,边缘具粗圆齿,近肉质,两面被微柔毛。轮伞花序多花,具醒,多数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长达15cm;花梗及序轴密被微柔毛;花萼卵状钟形,长约2.5mm,外面密被微柔毛,果进增大,长达5-6mm,萼齿5,近等长,三角形,后齿较前2齿宽;花冠紫色或紫蓝色,长约1.5cm,外面被疏微柔毛和腺点,上唇浅4裂,外反,长约4mm,下唇长达6mm,舟形;雄蕊4,内藏花丝基部近合生包围花柱基部;花柱内藏;柱头2浅裂;花盘前方膨大。小坚果近圆形,黑色,光滑。花期9-11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800m的石山、山谷岩旁或草地斜坡等多石地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贵州和云南东南部。

化学成分全草含毛萼鞘蕊花素(esquinolin)B、C、D,蒲公英赛醇(taraxerol)和卡里欧醛(cariocal)等。

茎叶含毛萼鞘蕊花素(esquinolin)A,对映16β,17-贝壳杉二醇(ent-kauran-16β-,17-diol),齐墩果酸(oleanolic cid)和β-谷甾醇 (β-sitosterol)等。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祛痰止咳;接骨;止血。主感冒发热;肺痈;劳嗽咯血;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禾叶墨斛

    《中药大辞典》:禾叶墨斛药材名称禾叶墨斛拼音Hé Yè Mò Hú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禾叶墨斛的全草。7~8月采收。原形态草本,丛生,高15~2

  • 土香榧

    药材名称土香榧拼音Tǔ Xiānɡ Fěi别名粗榧、血榧、木榧(《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粗榧科植物中国祖榧的种子。原形态中国粗榧,又名:鄂西粗榧、竹叶粗榧、红壳松。常绿小

  • 鹿蹄根

    药材名称鹿蹄根拼音Lù Tí Gēn别名绿泥根(《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的根、根皮或树皮。原形态冻绿,又名:红冻、狗李、油葫芦子、搭绿皮、大脑头

  • 返顾马先蒿

    药材名称返顾马先蒿别名阿兰内[内蒙古]、芝麻七来源玄参科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 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山东、安徽、四川、贵州及华北地区。性味苦

  • 鸡骨菜

    药材名称鸡骨菜拼音Jī Gǔ Cài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垂枝双楯的根。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6米。幼枝有短柔毛。单叶对生,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尾

  • 白蜡花

    药材名称白蜡花拼音Bái Là Huā出处贵州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蜡树皮"条。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鱼尾葵根

    药材名称鱼尾葵根拼音Yú Wěi Kuí Gēn别名棕木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鱼尾葵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ta ochlandra Hanc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原

  • 石龙芮子

    《中药大辞典》:石龙芮子药材名称石龙芮子拼音Shí Lónɡ Ruì Zǐ别名鲁果能、地椹(《本经》),天豆(《吴普本草》),石能(《别录》),芮子(《本草拾遗》)。出处

  • 苘实

    药材名称苘实拼音Qǐnɡ Shí别名顷麻子(《产乳集验方》),茼麻子(《圣济总录》),空麻子(《江苏植药志》),磨盘树子(《江西民间草药》)。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种子。秋季果

  • 肿节风

    《中国药典》:肿节风药材名称肿节风拼音Zhǒnɡ Jié Fēnɡ英文名HERBA SARCANDRAE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九节花、九节风、竹节茶、接骨莲来源本品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