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摘元方》。为荭草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道士,字崇献。西蜀江源人。知医,唐·元和间撰有《石药尔雅》、《梅崇献方》、《医门秘录》等书。已佚。
①皮肤。参皮毛条。②肌肤。《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髓孔,即腰俞,见该条。
古代医生职称。指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服务的医生。
①见《福建中草药》。为夜关门之别名。②见《广东中草药》。为丁癸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疟疾之一。出《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牡系牝字之讹,详牝疟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北宋医家。字吉老。泗州(今安徽盱眙)人。崇宁年间(1102~1106年)泗州杀刑犯,郡守李夷行派遣医生、画工剖腹观察,将所见绘成图,杨介一一加以校正,作《存真图》1卷。对人
病名。指喉关上部红肿疼痛。《喉科秘旨》卷下:“喉单,此症因肝火郁热,动风而生,关口上部下垂,根大头小,红色大痛。”治宜泻火解毒。用三黄凉膈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