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素问·平人气象论》。亦称头疼。凡整个头部以及头的前、后、偏侧部的疼痛,总称头痛。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凡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
出《本草原始》。指初潮月经。
【介绍】:参见余午亭条。
《古今医鉴》卷三方。鸡子(用清)一个,白蜜一大匙,芒硝三钱。以凉水调和饮服。治伤寒时气,热极狂乱;并治发热不退。
出《肘后备急方》。即恶露不绝。详该条。
体表部位。①指腹的下部,位于脐与骨盆之间。又称小腹。《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②指脐下腹部两旁(见《伤寒直格》卷上)。
治法。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轻,指病邪浮浅,病位在表;扬,宜扬发散。指对轻浅的病证,宜使用发散宣扬的治法,顺病势向外发泄。例如外感初起,病邪在表,用解表法使之汗解。
病证名。指督脉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摇。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素问·骨空论》:“督脉
证名。亦作口眼斜。《景岳全书·非风》:“口眼歪斜者,足阳明及肝胆经病。”详见口眼斜条。
证名。指身体半部肌肤麻木不适感、《慎斋遗书·麻木》:“麻木须分左右上下。左因气中之血虚,归脾汤;右因血中之气虚,黄芪建中汤。左右俱麻木,十全大补汤;上身麻木,清阳不升也,补中益气汤;下身脚软麻木至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