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本草
见重广英公本草条。
见重广英公本草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即百合,详该条。
病证名。指疳疾全身浮肿的证候。出《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九。多由疳积日久,脾胃受伤,以致运化失常,水液泛滥,溢于肌肤。症见全身虚肿,皮色白而有光亮,小便量少等。治以健脾利水为主,用茯苓导水汤,或五苓散合五
见幼幼集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石吊兰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羊齿天冬之别名。③见《湖南药物志》。为翻白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症名。①感受南方山林间湿热瘴毒所致的一种温病。《诸病源候论·瘴气候》:“夫岭南青草黄芒瘴,犹如岭北伤寒也。南地暖,故太阴之时,草木不黄落,伏蛰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故岭南从仲春讫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讫
【介绍】:见蒋维乔条。
运气术语。五运分主一年的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它随五季气候变化而传递有次,一般的规律是从木而火,而土,而金,而水,循五行相生之序,始于木而终于水,每运约各主七十三日另五刻。从每年的大寒节起算。
药物发泡灸之一。用白芥子研末调敷有关穴位上使之发泡的治疗方法。敷贴时间约3~4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用治肺结核,哮喘,口眼斜等。也有加用其他药物专治冷哮的。《张氏医通》治冷哮法用白芥子净末、延胡索各
见《中药大辞典》。为松笔头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