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针具名。即镵针。《针灸大成》:“镵针……今之名箭头针是也。”
证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等篇。指不因天热、运动、服药等正常因素引起的异常汗出。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膝关节。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半字应据《黄帝内经太素》卷九《十五络脉》、《千金要方》卷十三第一及《圣济总录》卷一九一删),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
见《陕西中草药》。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望诊重点内容之一。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为胃气的反映。经脉中,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因此,脏腑有病,可以影响舌的变化。舌诊主要按照舌面部位
出《摘元方》。为急性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赵献可条。
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食无多少,胸中苦塞,疼痛,不得喘息等。治用五噎丸、五噎散、嘉禾散等。参见五噎、噎条。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三十三。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