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

用于针灸学的铜铸人体模型。始创于宋代(1026年),用铜铸造,体表刻有经络腧穴名称,胸腹腔有脏器,中空。是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总结前人针灸经验,为了提高针灸教学效果而主持设计制造。既是教学针灸的教具,又是考核针灸医生的模型。考试时于铜人体表涂蜡,体内注入水银,令被试者取穴进针,如果取穴部位准确,则针进而水银出。如取穴有误,则针不能入。宋针灸铜人共铸两具,惜因战乱均已遗失。此后,明、清、民国到解放后,不断有官方或个人仿制针灸铜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各型铜人百余种。铜人对我国针灸学的推广普及,特别是统一穴位,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 药枣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 舌红

    舌质比正常的淡红色较深,主热证。《伤寒舌鉴》:“夫红舌者,伏热内蓄于心胃,自里而达于表也。”临床上根据红色的深淡,结合舌苔以辨别热的部位和轻重。一般来说,深红而有黄苔为实热;鲜嫩红色为虚热;红瘦无苔为

  • 芮(ruì 瑞)六吉

    【介绍】:见芮养仁条。

  • 脏头风

    病证名。指肛门奇痒出虫,及局部红肿的证候。为湿热积滞,虫蚀于肛所致。外用苦参、地肤子、百部煎水温浸。参见阅小儿肛痒条。

  • 金笋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肉苁蓉之别名,详该条。

  • 郭子和

    【介绍】:见郭雍条。

  • 江民莹

    【介绍】:见江瓘条。

  • 刘开

    【介绍】:宋代医家。字立之,号复真先生。从崔嘉彦学习医术,精于脉学。著有《脉诀》、《方脉举要》等书。

  • 胃脘痛

    病名。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出《素问·五常政大论》。亦称胃痛、脘痛、心下痛,心痛等。多因七情郁结,劳累过度及饮食不节所致。有寒热虚实之分。亦有虚实错杂,寒热相兼者。文献有胃气痛,肝胃气痛,阴虚胃脘痛,

  • 牙蕈(xùn 迅)

    病名。系指牙龈肿硬如蕈状。见《外证医案汇编》卷二。牙蕈形似核桃,坚硬,由心胃之火煎熬而成,不可针破,否则失血难痊,宜耐性调理。治宜清胃泻火,消肿散结。可选用皂角刺、穿山甲、当归、川芎、黄芩、栀子、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