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证发斑

阴证发斑

病证名。指发斑属于虚寒者。《阴证略例·阴证发斑》:“阴证发斑,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而非锦文也。调中温胃加以茴香、芍药,以大建中之类,其火自下,斑自退。可谓治本而不治标也。”亦可用八味汤等方。

猜你喜欢

  • 白龙须

    出清·罗思举《简易草药》。为八角枫之须根,详八角枫条。

  • 金簿

    出《药性论》。即金箔,详该条。

  • 中府

    ①经穴名。代号LU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之会。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胸前神经分支,第一肋间神经

  • 类搐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伤暑疟痢等,迁延时日,抑遏邪气而致搐者。详搐条。

  • 痧烦痧睡

    痧证之一。即“心烦嗜睡痧”。《痧胀玉衡·痧烦痧睡》:“痧气冲于心胸,故心烦或嗜睡。此等之痧,俱属慢痧之类。轻而且浅,人多误以心烦嗜睡治之,日甚一日,倘日服热酒热汤热物,虽非骤然紧急,势必日渐凶险,故并

  • 气分

    ①泛指属于气的范围的功能活动及病变,常相对于血分而言,如邪在气分、气分湿热等。②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实热阶段。以中焦阳明为主,包括肺、胆、脾、胃、大肠等脏腑,范围较广。参气分证条。③病名。出《金匮要略

  • 本草蒙筌

    药物学著作。12卷。明·陈嘉谟撰。刊于1525年。卷首有历代名医图、姓氏及总论药性。卷1~12分为草(上、中、下)、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及人部等10部,共742种药。每种药均分论其气味升降

  • 阴绝

    脉搏只现于尺部,寸、关两部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伤寒论·平脉法》:“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

  • 劳黄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卷十二:“脾脏中风,风与瘀热相搏,故令身体发黄,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发,膀胱急,四支烦,小便自利,名为劳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劳黄者,四肢无力,骨节

  • 叶香岩

    【介绍】:见叶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