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黄

阴黄

病名。①黄疸病两大类型之一。因阳黄日久转化,或因脾阳不振寒湿内蕴、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景岳全书·黄疸》:“凡病黄疸而绝无阳证阳脉者,便是阴黄。”症见身目黄色晦暗,胃呆腹胀,神疲乏力,胁肋隐痛,小便短少,大便不实,舌淡苔腻,脉沉细迟等。治宜调理脾胃,温化寒湿。方如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茵陈四逆汤等。阴黄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等病。参见黄疸条。②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阳气伏,阴气盛,热毒加之,故但身面色黄,头痛而不发热,名为阴黄。”③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寒热,并十指疼痛,鼻中煤生,此是阴黄。”治疗宜“先烙上脘穴,更灸二十壮,次烙气海下廉、内乳等穴。不差,灸气海、天窗、百壮。更宜服麻黄栀子汤。”若见人中反者,病情较为严重。参见黄疸条。

猜你喜欢

  • 杨瑞

    【介绍】:明医家。关西(陕西?)人。酷爱奇方,凡所征得,则汇之成帙,随证施用,取效良多。后又得《经验秘方》(1514)、《经验药方》(1510)、合为《良方类编》(1520)。中有三子养亲汤、打老儿丸

  • 病蟹叉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 捏脊

    推拿方法之一。又称捏积。治疗疳积方法。也可用于治疗遗尿、失眠及其他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手法:首先使患儿裸露背部,平卧,术者立于左侧背后,两手半握拳,两手食指抵于脊背上,用中指第二节与拇指挟起皮肉,自下向

  • 喉丹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喉丹之因于风热者。详风热喉丹条。

  • 旁廷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旁廷在腋下四肋间,高下正与乳相当,乳后二寸陷中。俗名注市,举腋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十壮。主卒中恶,飞尸遁注,胸胁满。”即位于胸部第四肋间隙,乳头外开2寸,适与足太阴脾经

  • 尺脉

    寸口脉三部之一。详寸关尺条。

  • 岁会

    运气术语。又称岁位。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

  • 丁绳

    【介绍】:见丁瓒条。

  • 椿木皮

    出《新修本草》。即椿白皮,详该条。

  • 山田薯

    见《泉州本草》。为萆薢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