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涎之一。见于疫病之后,由肝心脾肺受其疫毒之气,以致毒涎相积而成。症见便秘尿涩,面色黯赤,浑身发热,昏昏如醉,狂言妄语,不知人事。宜用疏泄之药,取其毒气,荡下其涎。
病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苘实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苦楝皮,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一。即补真润肠汤,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通天草,详该条。
即水痘,详该条。
《傅青主女科》卷上方。白术(土炒)一两,人参、荸荠粉、炒鳖甲、茯苓各三钱,沙参五钱,肉桂、制半夏、炒神曲各一钱。水煎服。治妇人任督脉虚,带脉下坠,腰痠背楚,胸满腹胀,倦怠欲卧,不能受孕者。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被物撞打,而目珠痛,痛后视复如故,但过后渐觉昏冥也。盖打动珠中真气,络涩滞而郁遏,精华不得上运,损及瞳神,而为内障之急。若初觉昏暗,速治之,以免内障结成之患;若疾已成,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