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夜来香

夜来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夜来香

药材名称夜来香

别名夜香花、夜兰香

来源萝藦科夜来香属植物夜来香Telosma cordatum (Brum. f.) Merr.,以叶、花、果入药。叶随时可采,花、果分别于花期、果期采集,晒干。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去翳,拔毒生肌。

花、叶、果:用于急慢性结合膜炎,角膜炎,角膜翳;麻疹引起的结膜炎。

鲜叶:外用治已溃疮疖脓肿,脚臁外伤糜烂。

用法用量花、叶1~2钱,水煎服;或用果1个(剖开)水煎服。鲜叶外用适量开水烫后贴之。(脚臁外伤糜烂,用鲜叶锤猪肥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夜来香

药材名称夜来香

拼音Yè Lái Xiānɡ

别名月见草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柳叶菜科植物红萼月见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米左右,基部有红色长毛。叶互生,茎下部的叶有柄,上部的叶近无柄;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疏有细锯齿,两面均被白色柔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排成疏穗状;萼管细长,先端4裂,裂片披针形,反折;花瓣4,黄色,倒卵形或倒心脏形;柱头4裂。蒴果圆筒形,先端狭,外被白色长毛。花期7~8月。

生境分部多栽培于庭园中。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祛风除湿。

复方①治风湿病:夜来香一两,铁筷子五钱。泡酒服,一日二次,每次五钱。

②治筋骨疼痛:夜来香、散血草、透骨消、大马蹄、巴岩姜各五钱。煨水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扒地蜈蚣

    药材名称扒地蜈蚣别名扛棺回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叶入药。随时可采,晒干,一般鲜用。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

  • 水慈姑

    药材名称水慈姑拼音Shuǐ Cí Gū别名剪刀草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泽泻科植物长叶泽泻的全草。春、夏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纤细白嫩,多透明横纹,中空,无地下球茎。数叶从根部丛生;

  • 刺菠

    药材名称刺菠拼音Cì Bō别名泼盘、托盘(《救荒本草》),空腹莲、空腹妙、饭包菠、雅早(《闽东本草》),饭消扭、地苗、田母,田角公(《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蓬

  • 八月炸

    药材名称八月炸拼音Bá Yuè Zhà别名预知子、狗腰藤、八月瓜、八月扎、腊瓜来源本品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australis

  • 赤瓟根

    药材名称赤瓟根拼音Chì Pá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赤瓟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ladiantha nudiflora Hemsl.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原形态攀缘

  • 水案板

    《中药大辞典》:水案板药材名称水案板拼音Shuǐ àn Bǎn别名扫尔得木(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8~10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具红

  • 火炭母

    药材名称火炭母拼音Huǒ Tàn Mǔ别名翅地利、火炭星、火炭藤、白饭草、白饭藤、信饭藤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火炭母Polygunum chinense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

  • 牛耳大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耳大黄药材名称牛耳大黄拼音Niú ěr Dài Huánɡ别名土大黄、牛舌头叶、金不换来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牛耳酸模Rumex nepalensis

  • 金钗

    药材名称金钗拼音Jīn Chāi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硬毛白珠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ultheria leucocarpeBl.va.hirsuta(D,Fang etN.K.Lian

  • 苦苣

    《中药大辞典》:苦苣药材名称苦苣拼音Kǔ Jù别名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广州植物志》)。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春、夏季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