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大青

大青

药材名称大青

拼音Dà Qīnɡ

别名大青叶、臭大青

出处大青始载于《别录》,《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在形态描述方面,仍推《纲目》与《植物名实图考》的记述较为详细。《纲目》云:"大青,处处有之。高二三尺,茎圆,叶长三四寸,面青背紫,对节而生。八月开小花,红色成簇,结青实,大如椒颗,九月色赤。"《植物名实图考》云:"今江西、湖南山坡多有之。叶长四五寸,开五瓣圆紫花,结实生青熟黑,唯实成时,花瓣尚在,宛似托盘…&helli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edendrum cwtophyllum Turc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大青,灌木或小乔木,高1-10m。幼枝黄褐色,被短柔毛,髓坚实,白色。单叶对生;叶柄长1.5-8cm;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20cm,宽3-9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背面常有腺点;侧脉6-10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16cm,宽20-25cm,具线形苞片,长3-7mm;花萼杯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粉红色,外面被黄褐色短绒毛和不明显的腺点;花冠白色,花冠管细长,长约1c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长约5mm;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果实球形或倒卵形,直径5-10mm,绿色,成熟时蓝紫色,宿萼红色;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平原,路旁。丘陵。山地林下或溪谷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叶微皱折,有的将叶及幼枝切成小段。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细长卵圆形,长5-20cm,宽3-9cm;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钝圆,上面棕黄色、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面色较浅;叶柄长1.5-8cm;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 以叶大、无柄者为佳。

化学成分叶含大青甙(cvrtophyllin),蜂花醇(melissylalcohol),正二十五烷(n-pentacosane),γ-谷甾醇(γ-sitosterol),异戊二烯聚合体(isoprene pelymer),半乳糖醇(galactitol),豆甾醇(stimasterol),鞣质及黄酮。 茎含大青酮(cyrtophyllone)A、B、石蚕文森酮(teuvincenone)F,柳杉酚(sugid),无羁萜(friedelin),赪桐二醇烯酮(clerodolone),赪酮甾醇(clerosterol),5, 22. 25-豆甾三烯-3β-醇(stigina-5, 22, 25.trien-3β-ol)。

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青叶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痢疾杆菌均有杀菌作用;试验还表明,不论对呋喃西林、磺胺噻唑、小檗碱敏感或耐药之痢疾杆菌,对大青叶均很敏感。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杀灭作用。对钧端螺旋体波蒙那群、黄疸出血群沃尔登型、六日热型也有杀灭作用。 大青叶临床用于多种病毒感染,但实验室内的抗病毒试验至今未见报告。

2.利尿和抗炎作用:大青甙是大青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利尿和抗炎作用,大鼠灌胃给药400mg/kg后3小时内排尿量为4.3±0.4ml/100g体重;此剂量灌胃对大鼠鸡蛋清性及右旋糖酐性"关节炎"均能减小肿胀程度,作用与对照组保泰松相当。

毒性大青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8g/kg;腹腔注射5g/kg。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丝,干燥。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丝状。多皱缩卷曲或破碎。上表面棕黄色、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表面色较浅。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苦;寒

归经胃;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外感热病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1.《医略六书·药性总义》:"无实热者忌。"2.《本草从新》:"非心胃热毒勿用。"3.《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者禁用。"

复方本品叶片较大,《纲目》云:“其茎叶皆深青”,故名大青,诸“青”之名义同此。又因其植株有异臭味,故以诸“屎”或“臭”名之。

各家论述论大青性寒,善解心胃热毒。

1.李时珍:"大青气寒,味微苦咸,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纲目》)2.缪希雍:"大青禀至阴之气,故味苦、气大寒、无毒。甄权云:大青,臣,味甘,能去大热,治温疫寒热。盖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热明矣。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本草经疏》)

临床应用得配本草》:"配好酒治肚皮青黑;佐犀角栀子,治阳毒发斑。"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豆列当

    药材名称豆列当拼音Dòu Liè D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豆列当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nagettaea labiata H. Smi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豆

  • 铅灰

    《中药大辞典》:铅灰药材名称铅灰拼音Qiān Huī别名黑锡灰(《丹溪心法》)出处《本草图经》制法刘禹锡《传信方》:"取铅三两,铁器中熬之,久当有脚如黑灰。"功能主治《本草图经》:

  • 列当

    《全国中草药汇编》:列当药材名称列当拼音Liè Dānɡ别名草苁蓉、独根草、兔子拐棒来源为列当科列当属植物列当Orobanche caerulescens Steph.,以全草入药。夏初采收

  • 百两金

    《中药大辞典》:百两金药材名称百两金拼音Bǎi Liǎnɡ Jīn别名八爪龙、八爪金龙(《草木便方》),开喉剑、叶下藏珠、状元红(《天宝本草》),山豆根、铁雨伞、真珠凉伞(《福建中草药》),野猴枣、珍

  • 湖瓜草

    药材名称湖瓜草拼音Hú Guā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mallhead Lipocarpha别名钮草、七子关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湖瓜草的全草。拉丁植

  • 鸭脚板草

    《中药大辞典》:鸭脚板草药材名称鸭脚板草拼音Yā Jiǎo Bǎn Cǎo别名辣子草、野芹菜(《分类草药性》)。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毛莨科植物扬子毛茛的全草。春、夏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遍体被白

  • 竹卷心

    《中药大辞典》:竹卷心药材名称竹卷心拼音Zhú Juǎn Xīn别名竹针(《生草药性备要》),竹心(《本草再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卷而未放的幼叶。清晨采摘。原形态

  • 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蝉花药材名称蝉花拼音Chán Huā别名蝉蛹草、蛹茸、蝉茸菌、虫花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蝉花Cordyceps sobolifera (Hill) Berk. e

  • 双花鞘花

    药材名称双花鞘花拼音Shuānɡ Huā Qiào Huā别名八角寄生、二苞鞘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双花鞘花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rosolen

  • 河豚鱼肝油

    《中药大辞典》:河豚鱼肝油药材名称河豚鱼肝油拼音Hé Tún Yú Gān Yóu出处《辽宁医学》210:467,1966来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