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断线蕨

断线蕨

药材名称断线蕨

拼音Duàn Xiàn Jué

英文名Shining Colysis

别名石韦、一双剑、斩蛇剑

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断线蕨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hemionitidea (Wall.)Presl[Polypodium hemionitideum Wal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30-60cm。根茎长而横生,密生深褐色、卵状披状形鳞片,先端渐尖,边缘有疏齿,筛孔透明。叶远生;叶柄长1.5-2cm,圆柱形,暗棕色至红棕色,以关节着生于根茎,疏被鳞片,上部有狭翅;叶片纸质,阔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40-60cm,宽5-7cm,先端渐尖,向基部渐狭,常下延达基部,全缘;主脉两面隆起,侧脉明显而两面隆起,不达于叶缘,横脉曲折,在每对侧脉之间联结成3-4个近方形的大网眼,内藏小脉单一或分叉,先端有膨大的水囊。孢子囊群大,长圆形、近圆形至短线形,在每对侧脉之间有不整齐的1行,生于网眼的交叉点,无囊群盖,通常仅位于叶背的上半部能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300m的混交林下、溪边或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断线蕨的叶子中含有尿嘧啶(uracil)和尿嘧啶核苷(uridine)。

性味淡;涩;凉

归经膀胱、肾二经

功能主治解毒;清热利尿。主小便短赤淋痛;发痧;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味淡、涩、性凉有清热利尿、解毒的功能。用于尿道炎、小便短赤、走马风、斑痧、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花忍冬

    药材名称黄花忍冬拼音Huánɡ Huā Rěn Dō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金花忍冬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nicera chrysantha Turcz.采收和储藏:5-6月间,在睛天清

  • 算盘子叶

    《中药大辞典》:算盘子叶药材名称算盘子叶拼音Suàn Pán Zi Yè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算盘子的枝叶。夏、秋季采,切碎,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山百部

    药材名称山百部拼音Shān Bǎi Bù别名山扫帚、山漏芦、铁扫把、滇百部。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山百部的块根。冬季挖根,洗净,除去须根,煮沸约半小时后.去皮晒干。原形态多

  • 银毛委陵菜

    药材名称银毛委陵菜别名管仲[云南]、白地榆、地槟榔、翻白叶、翻白草、西南委陵菜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银毛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 Wall.,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

  • 建兰根

    药材名称建兰根拼音Jiàn Lán Gēn别名土续断(《续古今考》),兰根(《五杂俎)),兰花根(《分类草药性》)。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兰科植物建兰的根。随时可采,鲜用。性味辛,

  • 鹩哥舌

    《中药大辞典》:鹩哥舌药材名称鹩哥舌拼音Liáo Gē Shé别名鹩哥利(《陆川本草》),鸟舌草(《广西中药志》)。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松叶耳草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

  • 白背三七茎叶

    药材名称白背三七茎叶拼音Bái Bèi Sān Qī Jīnɡ Yè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茎叶。夏、秋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背三七&quo

  • 鹰嘴爪

    《中药大辞典》:鹰嘴爪药材名称鹰嘴爪拼音Yīnɡ Zuǐ Zhǎo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鹰科动物苍鹰的嘴和脚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鹰骨"条。功能主治主五痔,烧为末服之。摘录《中药大

  • 狭叶竹节参

    药材名称狭叶竹节参拼音Xiá Yè Zhú Jié Shēn别名竹根七、野三七、鸡头七、土三七、藏三七、三七、扣子七、竹节三七、峨三七、峨眉三七、芋儿七、白三七、明七、竹根七、萝卜参、大竹根七来源药材

  • 方榄

    药材名称方榄拼音Fānɡ Lǎn别名三角榄。出处方榄始载于《纲目》橄榄条下,云:“又有一种方榄,出广西两江峒中,似橄榄而有三角或四角…”所述与本种相符。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方榄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