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木豆

木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豆

药材名称木豆

拼音Mù Dòu

别名豆蓉、山豆根、扭豆、三叶豆、野黄豆

来源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 (L.)Millsp.[C. flavus DC.],以入药。秋冬采,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辛、涩,平。

功能主治利湿消肿,散瘀止痛。用于黄疸型肝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便血,衄血。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

备注(1)福建地区误以种子作赤小豆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木豆

药材名称木豆

拼音Mù Dòu

别名豆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观音豆(《泉州本草》),树豆(《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中药鉴定参考资料》

来源为豆科植物木豆种子。7~8月采收。

原形态矮灌木,高1~3米,多分枝。小枝柔弱,有纵沟纹,被灰色柔毛。托叶小;小叶3枚,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锐尖,全缘,两面均有毛,下面并有不明显腺点。总状花序,腋生;萼钟形,萼齿5,披针形;花冠黄红色,长约1.8厘米,旗瓣背面有紫褐色纵线纹;雄蕊(9十1)2组;花柱细长线形,基部有短柔毛,柱头单、一。荚果长5~8厘米,阔至1厘米,先端渐尖,密被黄色短柔毛;种子3~5粒,近圆形,种皮暗红色,有时有褐色斑点。花期4月(广州)。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砂地、旷地、丛林中或林边。分布四川,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味《泉州本草》:"甘微酸,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泉州本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利水消食,排痈肿,止血止痢。治心虚,水肿,血淋,痔血,痈疽肿毒,痢疾,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改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肝肾水肿:木豆、苡仁各五铰。合煎汤服,每日二次。忌食盐

②治血淋:木豆、车前子各三钱,合煎汤服。

③治痔疮下血:木豆浸酒一宿,取出,焙干研末,泡酒服,每次三钱。

④治痈疽初起:木豆,研末泡酒服,每次三钱;并以末合香蕉肉捣敷患处。(选方出《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豆

药材名称木豆

拼音Mù Dòu

英文名Pigeonpea

别名观音豆、大木豆、树豆、三叶豆、花螺树豆、扭豆、野黄豆

出处出自《中药鉴定参考资料》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木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janus cajan(L.)Millisp.[Cytisus cajan 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

原形态木豆 直立矮灌木,高1-3m,全体灰绿色。多分枝,小枝条弱,有纵沟纹,被灰色柔毛。三出复叶,互生;托叶小;叶柄长约2cm,向上渐短;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1-3.5cm,先端锐尖,全缘,两面均被毛,下面具有不明显腺点。总状花序腋生,具梗;花蝶形;萼钟形,萼齿5,内外生短柔毛并有腺点;花冠红黄色,长约1.8cm,旗瓣背面有紫褐色条纹,基部有丝状短爪,爪顶有一对弯钩状附属体;雄蕊10,二体;心皮1,花柱细长线形,基部有短柔毛,柱头渐尖,密被黄色短柔毛。荚果条形,长4-7cm,两侧扁压,有长喙,果瓣于种子间具凹入的斜槽纹。种子3-6粒,近圆形,种皮暗红色,有时有褐色斑点,种脐侧生。花期2-11月,果期3-4月及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600m的山坡、砂地、丛林中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种子呈为扁球形,直径4-6cm,表面暗红色,种脐长圆形,白色,显着突起;质坚硬,内有两片肥厚子叶。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化学成分种子含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和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γ-谷氨酰-5-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5-methylcysteine),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inhibitor),糜蛋白酶抑制剂(chymotrypsin inhibitor)。种芽含木豆异黄酮(cajanin),木豆异黄烷酮醇(cajand)。此外,叶中还含3-羟基-5-甲氧基茋-2-羧酸(3-hydroxy-5-methoxystibene-2-carboxylic acid)。

药理作用其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

炮制拣净杂质,加工备用。

性味辛、涩;平;无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衄血,便血,疮疖肿毒,产后恶露不尽,水肿,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泉州本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利水消食,排痈肿,止血止痢。治心虚,水肿,血淋,痔血,痈疽仲毒,痢疾,脚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一柱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柱香药材名称一柱香拼音Yí Zhù Xiānɡ来源茜草科一柱香Hedyotis capituligera Hance [Oldenlandia capitul

  • 扛板归根

    《中药大辞典》:扛板归根药材名称扛板归根拼音Kánɡ Bǎn Guī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扛板归根。化学成分根和根茎含靛甙,并含少量大黄索和大黄酚根皮含鞣质33%。功能主

  • 福建排草

    药材名称福建排草拼音Fú Jiàn Pái Cǎo别名刘海节菊出处本品以刘海节菊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清曰:"刘海节菊,似黄花刘寄奴而茎叶细瘦。花亦无长蕊。"观其附图,与福建过路黄极相似。来

  • 五眼果树皮

    《中药大辞典》:五眼果树皮药材名称五眼果树皮拼音Wǔ Yǎn Guǒ Shù Pí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树皮。全年可采。原形态南酸枣,又名:酸枣、酸醋树。落叶

  • 苦糖果

    药材名称苦糖果拼音Kǔ Tánɡ Guǒ别名大金银花来源忍冬科苦糖果Lonicera standishii Jacq.,以嫩枝叶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湖北、贵州。性味甘,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紫薇根

    《中药大辞典》:紫薇根药材名称紫薇根拼音Zǐ Wēi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薇花"条。化学成分根含谷甾醇和3,3′

  • 葛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葛花药材名称葛花拼音Gě Huā来源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花。秋季采集,晒

  • 小米草

    《中药大辞典》:小米草药材名称小米草拼音Xiáo Mǐ Cǎo别名心木涕区蒺(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小米草的全草。7~8月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茎

  • 地苏木

    药材名称地苏木拼音Dì Sū Mù别名过山龙、蕨萁钻石黄、鸡血莲(《四川常用中草药》),散血莲、凤尾七(《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

  • 花脸细辛

    《中药大辞典》:花脸细辛药材名称花脸细辛拼音Huā Liǎn Xì Xīn别名花叶细辛、花脸猫、翻天印(《四川中药志》),水马蹄(《中国药植图鉴》),土细辛(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