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棕板

棕板

药材名称棕板

拼音Zōnɡ Bǎn

英文名Petiolus Trachycarpi

别名棕榈皮、棕榈木皮、棕皮

来源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arpus fortunei H.Wendl.的叶柄。9~10月剥取,晒干;炒炭用。

原形态常绿乔木。茎圆柱形,不分枝。叶簇生茎顶,圆扇形,革质,长约70cm,有皱褶,开展时掌状,深裂至叶中部以上,裂片具主脉,先端2裂;叶柄长1m以上,质坚硬,下面凸起或两面凸起呈棱形,边缘有刺;叶鞘抱茎,分裂为棕褐色纤维状毛,叶鞘落脱后,可见环状的节。肉穗花序短,自叶丛抽出,下部有多数大形鞘状苞;花小,多数,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6,2轮;雄蕊6,花丝极短;雌花子房3,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或近肾形,花被宿存。种子1,扁球形或肾形,暗灰色或淡黑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谷丛林中,或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性状叶柄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一端较宽而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化学成分含鞣质、纤维素。

性味性平,味苦、涩。

功能主治收涩止血。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桃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花药材名称桃花拼音Táo Huā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的花。春季开花时采摘,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泻下通便,利水消

  • 桑鳸

    药材名称桑鳸拼音Sānɡ Hù别名桑扈(《诗经》),青雀、窃脂(陆玑《诗疏》),蜡嘴雀、蜡嘴(《纲目》)。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雀科动物黑头蜡嘴雀的肉。原形态体长20余厘米。嘴厚而强,呈

  • 黄桷树根疙瘩

    《中药大辞典》:黄桷树根疙瘩药材名称黄桷树根疙瘩拼音Huánɡ Jué Shù Gēn Gē Dɑ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功能主治《

  • 苎麻

    药材名称苎麻拼音Zhù Má别名家苎麻、白麻、圆麻来源荨麻科苎麻属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以根、叶入药。冬初挖根、秋季采叶,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 仰天钟根

    药材名称仰天钟根拼音Yǎnɡ Tiān Zhōnɡ Gēn别名朝天罐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假朝天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dix Osbecdiae Crinitae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

  • 鬼针草

    《中药大辞典》:鬼针草药材名称鬼针草拼音Guǐ Zhēn Cǎo别名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婆婆针(《苏南种子植物》),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

  • 薄荷

    《中国药典》:薄荷药材名称薄荷拼音Bò He英文名HERBA MENTHAE来源本品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

  • 白刺

    药材名称白刺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

  • 破骨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骨风药材名称破骨风拼音Pò Gǔ Fēnɡ别名破膝风、川滇茉莉来源木犀科素馨属植物破骨风Jasminum lanceolarium Roxb.,以茎入药。秋季采集,晒干

  • 满山白

    《全国中草药汇编》:满山白药材名称满山白别名小花满山白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毛果杜鹃Rhododendron seniavinii Maxim.,以叶入药。夏秋采叶,晒干。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