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油鱼

油鱼

《中药大辞典》:油鱼

药材名称油鱼

拼音Yóu Yú

别名泉水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拟圆唇鱼

原形态体略长,前部圆,后部侧扁。体长约20余厘米。头的背部成弧形。吻端圆钝,吻皮向前伸展,联成上唇,其间并无分界线。下唇后面有一小部为小角质突起所盖,口张开时吻皮及下唇内面外翻成喇叭形,口即在此喇叭口之正中。唇后沟限于口角处。须2对,吻须与眼径等长,唇须很小。眼小,位于头侧稍上方。下咽齿3行,齿端呈斜面。鳞中等大,腹部鳞较小,且陷藏于皮下,侧线鳞45~47。背鳍Ⅱ8,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臀鳍Ⅲ5。体上部为黑色或青黑色,腹面灰白色,各鳍微黑,体侧鳞绝大部分有黑色边缘,从鳃孔之后至胸鳍前,黑色的斑块较粗而联成一大形黑斑。

生活于山溪或具流水的岩洞以及江河有泉源的地方。食物以硅藻和水生昆虫的幼虫为主。产卵期3~4月。

生境分部分布长江上游及岷江、西江中上游。

性味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补益元气,和养脏腑。治泄痢久不得瘥。又治吐血,女子崩中。

用法用量内服:煮熟当菜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油鱼

药材名称油鱼

拼音Yóu Yú

英文名spring-water fish

别名泉水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油鱼,生云南大理府邓川州南。长仅二、三寸,中秋则肥美,其味更胜于公鱼。(性味以下出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泉水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eudogyrinocheilus procheilus(Sauvage et Dabry)[Pseudogyrioncheilus procheilus (Sauvage et Dabry)]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泉水鱼,体稍长,前部圆,后部侧扁。体长20-28cm。头的北部呈弧形。吻端钝圆,吻皮向前突出,下垂,盖于上颌之前,为口前室的前壁,其后缘呈“八”字形,在口角处与下唇相联。口张时呈喇叭形,须2对,颌须较小,眼小。下咽齿3行,齿端呈斜面,鳞中等大,腹鳞变小,并陷藏于皮下。侧线藏于皮下。侧线鳞45-48。背鳍3,8,无硬刺,臀鳍3,5。体上部黑或青黑色,腹面灰白色。各鳍微黑。体前侧有较粗大的黑斑。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山溪、流水的岩洞及江河有泉源处。以藻类、其他小动物及有机物质为食。生殖期3-4月。

资源分布:分布于 长江上游、岷江、西江中上游。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肾经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止血。主久痢;吐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空青

    《中药大辞典》:空青药材名称空青拼音Kōnɡ Qīnɡ别名青油羽、青神羽(《石药尔雅》),杨梅青(《本草图经》)。出处《本经》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成球形或中空者。性味甘酸,寒。有小毒。①《

  • 红花月见草

    药材名称红花月见草拼音Hónɡ Huā Yuè Jiàn Cǎo英文名evening primrose of safflower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红花月见草的根或全

  • 水柏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柏枝药材名称水柏枝拼音Shuǐ Bǎi Zhī别名砂柳、臭红柳来源为怪柳科水柏枝属植物水柏枝Myricaria germanica (L.)Desv.,以幼枝入药。夏、秋采收,剪

  • 牛肋巴

    药材名称牛肋巴拼音Niú Lèi Bā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中华高山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sinensis Christ[P.perscotianum var.

  • 马蹄根

    《中药大辞典》:马蹄根药材名称马蹄根拼音Mǎ Tí Gēn别名马蹄蕨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大莲座蕨的根状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植株高大。根状茎球形,肥大。大

  • 狗脊

    《中国药典》:狗脊药材名称狗脊拼音Gǒu Jǐ英文名RHIZOMA CIBOTII别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金毛狮子、猴毛头、黄狗头来源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

  • 观音竹

    药材名称观音竹拼音Guān Yīn Zhú别名蛇儿参、水麦冬、骑马参、龙爪参、双肾草、走肾草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谓:“现音竹,饶州山坡有之,以千层喜。春时短叶中抽细葶,发小叶,梢开绿花,长柄如石斛。一

  • 羊心

    《中药大辞典》:羊心药材名称羊心拼音Yánɡ Xīn出处《别录》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心脏。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化学成分每100克约含水分80克,蛋白质11.

  • 白三七

    药材名称白三七拼音Bái Sān Qī别名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用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

  • 红紫珠

    《中药大辞典》:红紫珠药材名称红紫珠拼音Hónɡ Zǐ Zhū别名野蓝靛(《广西中兽医药植》)。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叶。原形态红紫珠,又名:对节树、小红米果、红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