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石南

石南

药材名称石南

拼音Shí Nán

英文名Chinese Photinia Leaf

别名风药、栾茶

出处出自1.《别录》:石南,生华阴山谷。二月、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干。

2.《唐本草》:石南叶似菵草,凌冬不雕,以叶细者为良,关中者好,为疗风邪丸散之要。其江山已南者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殊不任用。今医家不复用实。

3.《蜀本草》:《图经》云,石南,终南斜谷近石处甚饶。今布人多以瓦韦石韦,以石韦为石南。不可不审之。

4.《本草图经》:石南,株极有高大者,江湖间出,叶如枇杷叶,有小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或带叶嫩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但以夏、秋两季采收者为佳,采后晒干即可。

原形态石楠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m,有时可达12m。小枝褐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4cm,老时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宽3-6.5cm,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

本种叶片形变异较大,幼苗期锯齿有针刺。花两性;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便长3-5mm;花密生,直径6-8mm;萼筒杯状,长约1mm;萼片5,阔三角形,长约1mm,先端急尖;花瓣5,白色,近圆形,直径3-4mm;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先端有柔毛。梨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鲜艳着目,后成褐紫色。种子1颗,卵形,长2mm,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茎呈圆柱形,直径0.4-0.8cm,有分枝;表面暗灰棕色,有纵皱纹,皮孔呈细点状;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木部黄白色,裂片状。叶互生,具柄,长1-4cm,上面有一纵槽;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5cm,宽2-6cm;先端尖或突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密的锯齿,齿端棕色,但在幼时及萌牙枝上的叶缘具芒状锯齿;上面棕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脉,中脉凹入。下面中脉明显突出。叶片革质而脆。气微,茎微苦,叶微涩。以枝嫩、条匀、叶完整无碎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近方形细胞,外侧被角质层。叶肉组织栅状细胞3-4列,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疏松,中脉向下突出,上、下表皮内侧各有3-4列厚角细胞,壁角质化;维管束呈“U”字形,中柱鞘纤维与含黄色物质的薄壁细胞相间排列成继续的半球形。中脉部的厚角细胞、薄壁细胞、韧皮部和叶肉组织细胞中含草酸钙棱晶和簇晶。含黄色物质的细脉散在于海绵组织及中脉的薄壁组织中尤其是中脉维管束的周围为多。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平周壁角质化,无气孔。下表皮细胞稍小,垂周壁平直,气孔稠密,不定式,副卫细胞4-8个。

粉末特征:棕色。纤维众多,无色或淡黄色,多成束,破碎,直径约13μm,周围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草酸钙方晶易察见,直径7-33μm。草酸钙簇晶,多存于叶肉薄壁细胞内,直径16-33μm。

化学成分叶、枝含氰甙(Cyanophorie glycoside),根中不含。叶含游离的氢氰酸,其含量变化较大,约为0.015%-0.120%;另含野樱皮甙(prunasin),水解后得葡萄糖、苯甲醛及氢氰酸。

药理作用10%叶浸剂在试管内可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也能杀灭钉螺。70%叶乙醇浸出液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离体兔耳血管,抑制离体肠管,降低麻醉犬血压。有强心、利尿、抑菌作用。3.7%煎剂对离体蛙心、100%煎剂经淋巴囊给药对在体蛙心,或75%煎剂10ml静脉注射对在体兔心均有兴奋作用。

毒性对大鼠毒性较小,60及100mg/kg,服一个月,对生长无影响,肝及脂质代谢亦无改变。日本使用之石南乃杜鹃花属植物Rhododendron metternichii S. et Z.,其毒性(小鼠)较石南强2-3倍,能引起痉挛,二者不应混淆。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1h,用滤液作下述试验:1.取上述甲醇提取液1ml,加镁粉少许,加浓盐酸4-5滴,在水浴上加热,即显要橙红色。2.取上述甲醇提取液1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饮和硼酸丙酮溶液和10%枸椽酸溶液各1ml,继续蒸干,将残渣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强裂的黄绿光荧光。

(2)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水少许,使之湿润。试管加塞,寒与管壁间悬挂一条用苦味酸盐溶液湿润过的滤纸,将试管置60-70℃水浴中加热约15min,试纸显砖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温浸30min,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滴加三氯醋酸试剂1-2滴,加热至100℃始显浅红色,渐变为淡紫色。

炮制洗净,微润,切丝晒干。

性味味辛;苦;性平;小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风疹;脚膝痿弱;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吹鼻。

复方石南丸《圣济总录》:去风湿、活血脉。石南酒《圣济总录》:风疹不解;石南散《普济方》:息风定志。

各家论述1.《纲目》:石南,古方为治风痹肾弱要药,今人绝不知用,识者亦少,盖由甄氏《药性论》有令阴痿之说也。殊不知服此药者,能令肾强,嗜欲之人,借此放恣,以致痿弱,归咎于药,良可慨也。

2.《本草从新》:石楠叶祛风通利,是其所长,补肾之说,未可信也。《本经》:破积聚,逐风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鱼

    《中药大辞典》:金鱼药材名称金鱼拼音Jīn Yú别名朱砂鱼(《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鲤科动物金鱼的肉或全体。原形态是鲫鱼的变种。种类很多,形态变异甚大。体形有长身和短身二型,体

  • 白冷草

    药材名称白冷草拼音Bái Lěnɡ Cǎo别名痨伤药、冷水七、冷水丹、红冷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凤仙花科植物细柄凤仙花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mpatiens leptocaulon Hook

  • 疳积药

    药材名称疳积药拼音Gān Jī Yào别名食疙瘩(《贵州草药》)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唇形料植物腺花香茶菜的根。秋季挖根。性味涩,温。功能主治健脾利湿,镇吐理气。复方①治上吐下泻:食

  • 陆英

    《全国中草药汇编》:陆英药材名称陆英拼音Lù Yīnɡ别名蒴藋、走马前、走马风、八棱麻、八里麻、臭草、苛草、七叶金来源为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Sambucus chinensis Lindl

  • 小獐毛

    药材名称小獐毛拼音Xiǎo Zhānɡ Máo别名马胖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小獐毛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luropus pungens(M.Bieb.)C.Koch[Poa punge

  • 东野菰

    药材名称东野菰别名野菰来源列当科东野菰Aeginetia orientale L.,以根、花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骨髓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尿路感染,小儿高热,疔疮,毒

  • 左黑果

    药材名称左黑果别名救军粮来源杜鹃花科左黑果Vaccinium fragile Franch. var. mekongense (W. W. Sm.) Sleum.,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收

  • 毛轴铁角蕨

    药材名称毛轴铁角蕨拼音Máo Zhóu Tiě Jiǎo Jué别名细叶青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毛轴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crinicaule Hance采收和储

  • 桑蠹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桑蠹虫药材名称桑蠹虫拼音Sānɡ Dù Chónɡ别名桑蝎、蝤蛴、铁炮虫、天牛幼虫、褐天牛、桑天牛、桑牛、哈牛来源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桑蠹虫Apriona (Ce

  • 芝麻壳

    药材名称芝麻壳拼音Zhī Mɑ K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果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黑脂麻"条。功能主治治半身不遂,烫伤。复方①治半身不遂:芝麻壳五钱,酒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