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石栗子

石栗子

《中药大辞典》:石栗子

药材名称石栗子

拼音Shí Lì Zi

别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广东中药》Ⅱ

来源为大棘科植物石栗种子。秋季桌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

原形态石栗(《南方草木状》),又名:烛果树。

常绿乔木,高达13米;幼嫩部和花序均被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卵形至阔披针形,长10~20厘米,基部短尖至心形,先端渐尖,老叶上面无毛,下面被锈色星状柔毛,全缘或3~5裂;叶柄长6~12厘米,先端有淡红色无柄的小腺体20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顶生,长10~15厘米,被柔毛;花小,白色,长6~8毫米;雄花的花萼近球形,被茸毛,3裂,长约3毫米,花瓣5,倒卵状披针形,雄蕊15~20,生于被毛、隆起的花托上,最外5枚雄蕊与花瓣对生,与花盘的5个腺体互生;雌花的花被与雄花同,花盘的腺体5,极微小,子房每室有胚珠1枚,花柱2裂。核果肉质,卵形或球形,直径约5厘米;有种子1~2。花期4~7月。果期9~11月。

本植物的叶(石栗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外有硬壳,呈不规则的扁圆形,径约2~3厘米,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黄白色白膜。除去薄膜,显出黄绿色或棕褐色之木质坚硬种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浅纵沟,腹面有明显的种脐,种脊明显或模糊,种皮厚约2毫米,内有白色种仁,极富油质,味甘而油腻。以个大、饱满为佳。

化学成分壳占种子全重的68%,含水7.9~9.8、粗蛋白1.7~2.2、灰分4.0~7.7%。种仁占种子全重的32%,含油54.77%(棕榈酸8.17、硬脂酸3.38、油酸39.52、亚麻酸38.29、甘油8.68,不皂化物O.96%)。去油的残渣含蛋白质45.15、糖31.47、谷氨酸7.05%。

药理作用种子油中的辛辣树脂,有致泻作用。

性味《广东中药》Ⅱ:"甘,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广东中药》Ⅱ:"通经,清瘀热,治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煅存性为末,5~7个。

注意《广东中药》Ⅱ:"生吃能令人呕,孕妇禁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栗子

药材名称石栗子

拼音Shí Lì Zi

英文名Seed of Belgaum Walnut, Seed of Kekuioiplant, Seed of Bancouloiplant, Seed of Lumbangoilplant, Seed of Otaheite Walnut

别名海胡桃、黑桐油、油果、检果。

出处出自1.《广东中药》。

2.《桂海虞衡志》:石栗,圆如弹子,每棵有梗抱附之,类杓柄,肉黄白甘韧,附肉有白靥。不可食,发人病。北人呼为海胡桃是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石栗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eurites moluccana (L.)Willd.[Jatropha moluccan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

原形态石栗常绿乔木,高达13m。幼枝和花序均被揭色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6-12cm,顶端有2枚小腺体;叶片卵形至阔披针形,长10-20cm,宽5-17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截平,稀有急尖或浅心形,全缘或3-5裂,幼时两面被褐色星状短柔毛,后变无毛或仅于背面流被星状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白色。圆锥花序顶生,雄花花萼阔卵形,长约3mm,通常2深裂,镊合状,外面密被星状短柔毛;花瓣5,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约6mm,先端钝,基部被毛;雄蕊15-20,着生于隆起、被毛的花托上,花丝短,基部被星状短柔毛,花药卵形,向内;雌花花被与雄花无异;子房球形,长约2mm,密被星状短柔毛,2室,花柱2裂。核果肉质,近球形或阔卵形,直径5-6cm,具纵棱,有种子l-2颗。花期4-7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于树旁及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外有硬壳,呈不规则的扁圆形,径约2-3cm,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黄白色白膜。除去薄膜,显出黄绿色或棕褐色之木质坚硬种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浅纵沟,腹面有明显的种脐,种脊明显或模糊,种皮厚约2mm,内有白色种仁,极富油质,味甘而油腻。以个大、饱满为佳。

化学成分壳占种子全重的68%,含7.9%-9.8%,粗蛋白1.7%-2.2%,灰分4.0%-7.7%。种仁占种子全重的32%,含油54.77%(棕榈酸8.17%,硬脂酸3.38%,油酸39.52%,亚麻酸38.29%,甘油8.68%,不皂化物0.96%)。去油的残渣含蛋白质45.15%,糖31.47%,谷氨酸7.05%。

药理作用种子油中的辛辣树脂,有致泻作用。

性味甘;寒;有小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润肠。主闭经;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烧灰存性。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广东中药》Ⅱ:生吃能令人呕,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广东中药》Ⅱ:通经,清瘀热,治经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上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上柏药材名称石上柏拼音Shí Shànɡ Bǎi别名深绿卷柏、地侧柏、梭罗草、地梭罗、金龙草、龙鳞草来源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

  • 倒爪草

    药材名称倒爪草拼音Dǎo Zhuǎ Cǎo别名倒打草、道爪草、牛含水、牛汗水、牛哈水、紫花秧、多德草、刺儿草来源玄参科野胡麻Dodartia orientalis L.,以根或全草入药。果期采收,晒干

  • 女儿茶

    药材名称女儿茶拼音Nǚ ér Chá别名岩果紫(《贵州民间药物》),黄茶根、女儿红(《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4~5月采嫩枝叶;秋

  • 鬼灯笼根

    《中药大辞典》:鬼灯笼根药材名称鬼灯笼根拼音Guǐ Dēnɡ Lonɡ Gēn别名土骨皮(《陆川本草》)。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灯笼草的根或根皮。秋季采。性味苦,寒。①《本草求原》:&qu

  • 毛叶小寒药

    药材名称毛叶小寒药拼音Máo Yè Xiǎo Hán Yào别名躲蛇生、避蛇灵、朱砂灵、躲蛇草、背蛇生、小南木香、岩蚌壳。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川西马兜铃的根及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

  • 拟囊果芹

    药材名称拟囊果芹拼音Nǐ Nánɡ Guǒ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滇芎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ospermopsis delauayi (Franch.) Wolff[Arraca

  • 金银花子

    药材名称金银花子拼音Jīn Yín Huā Zǐ别名银花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冬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nicer japonica Thunb.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采收,晒

  • 金牛草

    药材名称金牛草拼音Jīn Niú Cǎo别名小兰膏、细叶金不换、细金草(《岭南采药录》),小金不换(《广东中药》Ⅱ),细金牛草、七寸金(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小金牛草(广州部队《常用

  • 山柰

    《中国药典》:山柰药材名称山柰拼音Shān Nài别名三藾、沙姜、山辣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原形态

  • 萆薢

    《中药大辞典》:萆薢药材名称萆薢拼音Bì Xiè别名百枝(《吴普本草》),竹木(《雷公炮炙论》),赤节(《别录》),白菝葜(《日华子本草》),粉萆薢(《本草从新》),金刚、硬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