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臭柏

臭柏

《中药大辞典》:臭柏

药材名称臭柏

拼音Chòu Bǎi

别名新疆圆柏、双子柏(《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阿尔叉、霍宁-阿尔茨(蒙名)。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柏科植物地柏枝叶球果。春、夏采,晒干。

原形态常绿匍匐灌木,稀为乔木。分枝细,小枝揉之则发臭味,老枝皮暗褐色,光滑。叶交互对生;鳞形叶相互紧覆,长1~2.5毫米,先端钝或微尖,全缘,下面中部生有椭圆形腺体;刺形叶常生于幼龄植株上,有时壮龄植株亦有少量刺形叶,排列紧密,向上斜伸不开展,长3~7毫米,上面凹入,中肋明显,被白粉。雌雄异株,雌球花珠鳞2个。球果浆果状,肾形,生于较长而垂曲的小枝顶端,呈不规则倒卵状球形、近圆形或卵圆形,顶端圆、平或呈叉状,长5~9毫米,有白粉,熟时暗褐紫色或紫黑色,内有种子1~5(多2~3)粒;种子近卵圆形,稍扁,具棱脊,有少量树脂槽。

生境分部生于沙地、多石的干旱荒山和林下。分布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地。

药理作用地柏含香桧醇及鬼臼毒素0.2%,后者对小鼠肉瘤有伤害作用,能使其出血、坏死。所含挥发油可作局部刺激剂,长期应用于皮肤、粘膜可引起剧烈炎症,过量可致严重的肠胃道炎症反应,引起吐、泻、腹痛甚至死亡。曾有人用来流产,实乃全身中毒之结果,并非对子宫有特异作用。如给狗以香桧醇或本属植物之浸剂连服3周,不致引起肝的脂肪变性,量过大可于2天内死亡(小肠局部有剧烈炎症)。香桧醇不影响豚鼠子宫张力,可取消其自发活动;对离体兔小肠可使其活动立即停止,此为可逆者,不受毛果芸香碱的影响。香桧醇可增加水蛭肌张力,而浸剂则降低之,故两者作用并非完全相同。

性味《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苦,平。"

功能主治①《新疆中草药手册》:"驱风镇静。治风湿性关节炎。"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祛风湿,活血止痛。"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皮肤盛痒病:臭柏、蒙古莸、白龙穿彩麻黄茵陈、地构叶、北五加、小白蒿各一斤(以上均系鲜品)。水一百斤,煮沸后浸泡五小时,然后再捎加温。取药液洗浴,根据身体情况洗一至一个半小时。洗后不宜受风着凉,宜在伏天为好。风湿性关节炎,地构叶,北五加用量增加:皮肤瘙痒症,白龙穿彩麻黄用量增加。(《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②治小便不利,迎风流泪,视物不清,头痛:圆柏果二至三粒。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臭柏

药材名称臭柏

拼音Chòu Bǎi

出处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叉圆柏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bina vulgaris An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枝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匍匐灌木,高不及1m,稀为直立灌木或小乔木。枝密集,枝皮灰褐色,裂成薄片;一年生枝的分枝圆柱形,径约1mm。叶二型:幼树上常为刺叶,长3-7mm,上面凹,下面拱圆,中部有长椭圆形或条状腺体;壮龄树上多为鳞叶,背面中部有椭圆形或长圆形;雌球花曲垂,或初期直立,随后俯垂。球果生于向下弯曲的小枝顶端,倒三角状球形或叉球形,长5-8mm,径5-9mm,熟时褐色、紫蓝色或黑色,稍有白粉。种子1-4(-5),多为2-3,微扁,长4-5mm,先端钝或微尖,有纵脊和树脂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2800(-3300)m的多石山坡或针叶树、阔叶树林中,也生于沙丘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枝叶呈树枝状,圆柱形。叶二型,刺叶常交互对生或有3叶交互轮生,排列紧密,向上斜展,长3-7mm,鳞叶交互对生,排列紧密或稍疏松,斜方形或菱状卵形,长1-2.5mm。气微香,味微涩。

化学成分含香桧醇(sabinol),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挥含发油,油中含8′,13-松香二烯(abieta-8′,13-diene),左旋表儿茶酚-(-)-表儿茶[epicatechol-(-)-epicatechol],右旋儿茶酚-(+)-儿茶酚[catechol-(+)-catechol],右旋儿茶酚-(-)-表儿茶酚[catechol-(-)-epicatechol]等。针叶含黄酮化合物。

药理作用地柏含香桧醇及鬼臼毒素,后者对小鼠肉瘤有伤害作用,能使其出血、坏死。所含挥发油可作局部刺激剂,长期应用于皮肤、粘膜可引起剧烈炎症,过量可致严重的肠胃道炎症反应,引起吐、泻、腹痛甚至死亡。曾有人用来流产,实乃全身中毒之结果,并非对子宫有特异作用。如给狗以香桧醇或本属植物之浸剂连服3周,不致引起肝的脂肪变性,量过大可于2天内死亡(小肠局部有剧烈炎症)。香桧醇不影响豚鼠子宫张力,可取消其自发活动;对离体兔小肠可使其活动立即停止,此为可逆者,不受毛果芸香碱的影响。香桧醇可增加水蛭肌张力,而浸剂则降低之,故两者作用并非完全相同。

性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寒痹痛;皮肤瘙痒;头痛;咳嗽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浴。内服:煎汤,9-15g。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皮肤瘙痒病:臭柏、蒙古莸、白龙穿彩麻黄茵陈、地构叶、北五加、小白蒿各一斤(以上均系鲜品)。水一百斤,煮沸后浸泡五小时,然后再稍加温。取药液洗浴,根据身体情况洗一至一个半小时。洗后不宜受风着凉,宣在伏天为好。风湿性关节炎,地构叶、北五加用量增加;皮肤瘙痒症,白龙穿彩麻黄用量增加。(《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②治小便不利,迎风流泪,视物不清,头痛:圆柏果二到三粒。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新疆中草药手册》:驱风镇静。治风湿性关节炎。

2.《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祛风湿,活血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花蚊虫

    药材名称花蚊虫拼音Huā Wén Chónɡ别名黄蚂蚁(《全展选编·皮肤科》)。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隐翅虫科动物多毛隐翅虫的全虫。夏、秋采集,鲜用。原形态形如蚂蚁,全

  • 厚朴子

    药材名称厚朴子拼音Hòu Pò Zǐ别名逐折、百合、厚实(《别录》),厚朴实(《纲目》),厚朴果(《四川中药志》)。出处《别录》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果实或种子。9~10

  • 美汉草

    药材名称美汉草拼音Měi Hàn Cǎo英文名Root of Farges Meehania别名水升麻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华西龙头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eha

  • 四叶葎

    药材名称四叶葎拼音Sì Yè Lǜ别名四叶七、小锯锯藤、红蛇儿、天良草、蛇舌癀、四棱香草来源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四叶葎Galium bungei Stend.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鲜

  • 松花粉

    《中国药典》:松花粉药材名称松花粉拼音Sōnɡ Huā Fěn英文名POLLEN PINI来源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aeformi

  • 粘毛黄花稔

    药材名称粘毛黄花稔拼音Zhān Máo Huánɡ Huā Rěn别名磨盘公。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粘毛黄花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da mysorensis Wight et Arn.

  • 水杨根

    《中药大辞典》:水杨根药材名称水杨根拼音Shuǐ Yánɡ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杨柳科植物红皮柳的根。原形态红皮柳,又名:蒲柳(《尔雅》),蒲杨(崔豹《古今注》),水杨(《水经注》),青

  • 天萝水

    药材名称天萝水拼音Tiān Luó Shuǐ别名丝瓜水(《中国药植图鉴》)。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茎中之汁。取丝瓜地上茎切断,将切口插入瓶中,放置一昼夜,即得。原形态

  • 山白蜡条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白蜡条药材名称山白蜡条别名山杨柳、白蜡条来源杨柳科山白蜡条Salix inamoena 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涩,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调经

  • 小粘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粘药药材名称小粘药别名三叶五香血藤、滑叶藤来源毛茛科小粘药Clematis fasciculiflora Franch.,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