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菊花脑

菊花脑

药材名称菊花脑

拼音Jú Huā Nǎo

英文名Evergreen Dogwood

别名菊花菜、连梗野菊、田边菊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菊脑的嫩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anthema nankingense (Hand.- Mazz.) X. D. Cui

采收和储藏:7-9月采集,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菊花脑 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有气味。茎直立,有分枝,近光滑或上部稍有细毛。叶互生;叶柄有窄翼;叶片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2-6cm,宽1-2.5cm,先端短尖,基部具粗大复齿或羽状深裂,上面绿色,光滑或近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具稀疏的细毛。头状花序直径1-1.5cm,生于枝端,梗长5-10mm,集成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光滑,薄膜质,透明,仅中部绿色,外层总苞片较内层约短一半,狭椭圆形,内层总苞片卵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钝;舌状花黄色,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5mm,宽约1mm,管状花长约3mm。花期10-11月。

生境分部分布于江苏、上海。南京地区有栽培。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风火赤眼;鼻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疮疖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嫩茎叶: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能(作蔬菜食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丛毛榕根

    《中药大辞典》:丛毛榕根药材名称丛毛榕根拼音Cónɡ Máo Rónɡ Gēn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小叶钻石风、奶汁草(《福建中草药》)。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

  • 草乌

    药材名称草乌拼音Cǎo Wū英文名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别名乌头、五毒根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干燥块根。秋季

  • 蔓斑鸠菊

    药材名称蔓斑鸠菊别名白狗称来源菊科蔓斑鸠菊Vernonia scandens DC.,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性味苦、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止痛。风湿骨痛,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痛,肠炎腹痛,慢性

  • 白地紫菀

    药材名称白地紫菀拼音Bái Dì Zǐ Wǎn别名大火草、牛耳朵火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白叶不翻、小一支箭、白头翁(《云南中草药选》)。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

  • 岩萝卜

    药材名称岩萝卜拼音Yán Luó Bo英文名Henry Urophysa别名岩蝴蝶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尾囊草的根茎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ophysahenri

  • 指甲花叶

    《中药大辞典》:指甲花叶药材名称指甲花叶拼音Zhī Jiɑ Huā Yè出处《国药提要》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指甲花的叶。原形态指甲花(《南方草木状》),又名:散沫花(《南方草木状》),番桂、柴

  • 爬山猴

    《中药大辞典》:爬山猴药材名称爬山猴拼音Pá Shān Hóu别名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贵州民间方药集》),岩蜈蚣、野海棠(《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秋海棠

  • 变蛋

    药材名称变蛋拼音Pí Dàn别名皮蛋(《随息居饮食谱》),彩蛋、松花蛋(江苏)。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鸭蛋用石灰、草灰、盐等腌制而成。性味《医林篆要》:"味辛涩甘咸,寒。

  • 墓头回

    《全国中草药汇编》:墓头回药材名称墓头回拼音Mù Tóu Huí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来源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

  • 赛北紫堇

    药材名称赛北紫堇拼音Sài Běi Zǐ Jǐn别名断肠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赛北紫堇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impatiens(Pall.)Fisch[C.sibi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