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蓼螺

蓼螺

药材名称蓼螺

拼音Liǎo Luó

来源药材基源:为骨螺科动物蛎敌荔枝螺及疣荔枝螺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urpura gradata Jonas[Thais trigona(Reeve)]2.Purpura clavigera Kuster[Thais clavigera Kiuster]

采收和储藏:退潮后,于沙滩捕捉,捕得后,沸水烫死,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1.蛎敌荔枝螺,贝壳呈菱形,质坚厚,一般壳高31mm左右,宽20mm,大者高33mm,宽21mm,螺旋部短,螺层约6层,缝合线呈浅沟状。壳顶尖,光滑。体螺层上部膨大,基部缩小,形成螺体两端略尖细。壳表黄白色或青灰色,有灰褐色或棕色的不规则纵纹,杂有紫褐色斑,各螺层具螺旋肋,肋间还有细肋。每螺层中部和体螺层上部的壳面征凹,成为一弧面。壳口长卵圆形,内面淡黄色,有棕色斑纹和肋。外唇薄,边缘有多数褶襞;内唇后部略薄,前部加厚,脐浅,仅残留小的凹陷。前沟较短,为一小缺口。厣角质,棕色。

2.疣荔枝螺,贝壳纺锤形,质坚厚,一般高25-33mm,宽16-21mm,螺层约6层,缝合线极浅,螺旋部略高,壳历略膨胀,有较细螺肋,生长线细密。壳表灰绿色或黄褐色,常杂以白色纵条纹。各螺层具有棕褐色的旋形疣肋,以肩部的疣肋较粗大,由边疆的疣状突起组成,体螺层膨大,有5条旋形疣肋,上2条粗大,下3条较细弱。壳口卵圆形,内面黄白色或粉黄色,有瓷光,外唇薄,内侧为紫褐色,有与壳面肋间相应的5个齿突,有瓷光,外唇薄,内侧为紫褐色,有与壳面肋间相应的5个齿突,内唇加厚,淡黄色,遮盖假脐。前沟短,缺刻状厣角质,薄,棕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至低潮线下1.5m左右的岩石海底,或在河口附近有附着物的泥沙质海底,雌雄异体,4-10月为产卵其,。卵鞘筒状,黄色,内含卵子40-250个,产卵不止1次。肉食性,为牡蛎养殖的主要敌害之一。

2.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潮下带岩礁间,常附着在牡蛎的空壳内。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2.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1)蛎敌荔枝螺,贝壳小型,近于菱状,两端尖细,表面青灰色中略带白色,具有灰褐色中棕色不规则的细肋,壳口长卵圆形,内面淡黄色,有棕黄色花方和肋。气微,味微咸。

(2)疣荔枝螺,贝壳较小,略中小型椭圆形,高约33mm,宽约21mm。螺层约6层,缝合线浅,不明显。螺旋部约为壳高的1/3,每一螺层中部有环列明显的疣状突起。体螺层有5裂疣状突起。整个壳表面密布较细的螺肋和细密的生长纹。表面灰白色,突起部呈黑灰色。壳口卵圆形,内面淡黄色,有大块黑色或褐色斑。外唇薄,内唇淡黄色,略直,光滑。质坚硬。气微,味微咸。

化学成分1.疣荔枝螺,贝壳含锰铁、钴、镍、铜、锌、镉、锶等微量元素,并含消旋-α-亚氨二丙酸(meso-α-iminodipropionic acid),左旋-α-亚氨丙酰乙酸(D-α-iminopropioacetic acid),含挥发性化合物丙酮(acetone),硫化氢(hydrosulfuric acid),甲基硫醇(methyl mercaptan),甲硫醚(dimethyl sulfide),二甲基化二硫醚(dimethyl disulfide),泰尔维尔定(tyriverdin)A、B,泰尔红紫(tyian purple)。

2.蛎敌荔枝螺,贝壳含碳酸钙、微量元素铁、铜等,并含甘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丝氨酸(serine),丙氨酸(alanine)等,以及脂类、胆甾醇(cholesterol)。还含β,β-二-甲基丙烯酰胆碱(β,β-di-methylacrylcholine),丙烯酰胆碱(acrylcholine)等。

药理作用蛎敌荔枝螺含有β,β-二-甲基丙烯酰胆碱和丙烯酰胆碱。前者能兴奋颈动脉窦受体,刺激呼吸和兴奋交感神经节,还有阻碍神经肌肉传导的作用。后者具有神经肌肉传导性能,并显尼古丁作用。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软肾散结;清热解毒。主淋巴结结核;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g。外用:适量,煅灰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里白

    药材名称里白拼音Lǐ Bái英文名Glaucous Diplopterygium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里白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lopteryg

  • 狭萼半边莲

    药材名称狭萼半边莲拼音Xiá è Bàn Biān Lián别名大种半边莲、野烟叶、大号半边莲、山梗菜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线萼山梗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belia melliana

  • 乌药叶

    《中药大辞典》:乌药叶药材名称乌药叶拼音Wū Yào Yè别名蒡箕茶(《医林纂要》)。出处《本草拾遗》来源樟科植物乌药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药"条。功能主治

  • 荠苎

    药材名称荠苎拼音Qí Zhù别名臭苏、青白苏(《日华子本草》)。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荠苎的茎、叶。夏、秋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4棱形,上部及花序中轴

  • 毛蕊老鹳草

    药材名称毛蕊老鹳草拼音Máo Ruǐ Lǎo Guàn Cǎo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槐牛儿苗科植物毛蕊老鹳草的全草。8~9月采收,洗去泥沙,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荚蒾

    《全国中草药汇编》:荚蒾药材名称荚蒾拼音Jiá Mí别名酸汤杆、苦柴子来源忍冬科荚蒾属植物荚蒾Viburnum dilatatum Thunb.,以根、枝、叶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或

  • 肉珊瑚

    药材名称肉珊瑚别名无叶藤、珊瑚、铁珊来源萝藦科肉珊瑚Sarcostemma acidum (Roxb.) Voigt.,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功能主治收敛,止咳,催乳。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密花美登木

    药材名称密花美登木拼音Mì Huā Měi Dēnɡ Mù英文名Crown-flowered Mayten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密花美登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

  • 山铁树

    药材名称山铁树拼音Shān Tiě Shù别名剑叶木、鸟猿蔗来源龙舌兰科山铁树Pleomele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Merr. et Chun,以叶入

  • 金顶蘑

    药材名称金顶蘑拼音Jīn Dǐnɡ Mó别名榆蘑、黄树窝、榆黄蘑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金顶侧耳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采收和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