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郁金香

郁金香

《中药大辞典》:郁金香

药材名称郁金香

拼音Yù Jīn Xiānɡ

别名郁香(《太平御览》),红蓝花、紫述香(《纲目》)。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百合科植物郁金香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长约2厘米,外被淡黄色纤维状皮膜。叶基出;3~4片,带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21厘米,宽1~6.5厘米。花葶长35~55厘米;花单生,直立,长5~7.5厘米;花瓣6片,倒卵形,鲜黄色或紫红色,具黄色条纹和斑点:雄蕊6,离生,花药长0.7~1.3厘米,基部着生,花丝基部宽阔;雌蕊长1.7~2.5厘米,花柱3裂至基部,反卷。蒴果,3室,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花期4月下旬。

本植物的鳞茎及根(郁金香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原产欧洲。我国各地庭园中多有栽培。

化学成分花含矢车菊双甙、水杨酸、精氨酸。雌蕊、茎和叶含有抗菌效果的郁金香甙A、郁金香甙B和少量的郁金香甙C,郁金香甙A和B于放置后可部分地转化为无活性的6-郁金香甙A和6-郁金香甙B。芽含赤霉素A1。

药理作用曾有报导,花和叶中含一种有毒生物碱,其生理作用类似西发丁碱。郁金香甙A、B、C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郁金香汁通过阳离子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抗菌作用。茎和叶的酒精提取液,对Bacillus cereus mycoides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成分中含多种氨基酸。

性味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一切臭,除心腹间恶气鬼疰,入诸香药用之。"

②《开宝本草》:"丰蛊野诸毒,心气鬼疰,鸦鹘等臭。"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郁金香

药材名称郁金香

拼音Yù Jīn Xiānɡ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Tulip, Flower of Late Tulip

别名郁香、红蓝花、紫述香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郁金香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lipa gesneriana L.

采收和储藏:春季开花期采花,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郁金香,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约2cm,外层皮纸质,内面顶端和基部有少数伏毛。叶3-5枚,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无苞片;花被片6,离生,易脱落,外轮披针形至椭圆形,内轮倒卵形,长5-7cm,宽2-4cm,红色或杂有白色和黄色,有时为白色或黄色;雄蕊6,等长,花丝无毛;子房长圆形,3室,无花柱,柱头增大呈鸡冠状。蒴果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引种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欧洲。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阳、好肥、耐寒,球根能耐-35度低温。最佳生长温度为15-18度,生根需5度以上,花芽分化适温17-23度,在25度时,分化抑制进入休眠。鳞茎寿命只有1年,开花后分生出新球和子球后就干枯消失。鳞茎秋季生根,冬季长叶,春季开花。对土壤要求极为严格,要求疏松肥沃、排水又好的砂质壤土。 栽培技术 以鳞茎繁殖为主,可在9-10月上盆或地栽,成熟鳞茎栽植的行株距各为15-25cm,深度约10cm,栽植过浅,则更新鳞茎将呈滴管状下移至适当深度形成,消耗了养分,使新球变小。 田间管理 栽种时基肥一定要施足,到冬季再追肥1次,至春季开花前,再追施料1次。通过这样管养,多数能届时开花。开花后,追施肥料1次,其目的是给母球分裂出来的子球和新球增加营养,使之膨大。入夏时将已膨大的子球和新球挖出阴干贮藏,到9-10月间重新种或上盆。育种的如需要也可用种子繁殖。

化学成分花粉含正-二十七烷(n-heptacosane),异-二十七烷(iso-heptacosane)。 花被含异牡荆素(isovitexin),槲皮素-3-葡萄甙(quercetin-3-glucoside),槲皮素-3-O-β-D-龙胆二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gentiobioside-7-O-β-glucuronide),槲皮素-3-O-β-芸香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rutinoside-7-O-β-glucuronide),槲皮素-3-O-β-葡萄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glucoside-7-O-β-glucuronide),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山柰酚-3-O-β-龙胆二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kaempferol-3-O-β-gentiobioside-7-O-β-glucuronide),山柰酚-3-O-β-芸香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kaempferol-3-O-β-rutinoside-7-O-β-glucuronide),山柰酚-3-O-β-葡萄糖甙-7-O-β-葡萄糖醛酸甙(kaempferol-3-O-β-glucoside-7-O-β-glucuronide)。 花含赤霉素(gibberellin)A5、A9和A13,水杨酸。 根茎含4-乙基谷氨酸(4-ethylglutamic acid),4-亚乙基谷氨酸(4-ethylideneglutamic acid),4-乙基-4-羟谷氨酸(4-ethyl-4-hydroxyglutamic acid),4-甲基谷氨酸(4-methylglutamic acid),4-亚甲基谷氨酸(4-methylene-glutamic acid),4-羟甲基谷氨酸(4-hydroxymethylglutamic acid),4-羟基-4-甲基谷氨酸(4-hydroxy-4-methylglutamic acid);脂肪酸(fatty acids):主要是十八碳二烯酸(octadecadienoic acid);甾醇类(sterols):主要有谷甾醇(sitosterol)和菜油甾醇(campesterol);还含有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淀粉(starch),寡果聚糖(oligofructan),细胞色素(cytochrome)P450;凝聚素(agglutinin)等。 叶含郁金香甙(tuliposide)A-C,10-二十九烷醇(10-nonacosanol)等。 另外还含止杈酸甲酯(abscisic acid Me ester)等。

药理作用曾有报导,花和叶中含一种有毒生物碱,其生理作用类似西发丁碱(Veratrine)郁金香甙ABC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郁金香汁通过阳离了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抗菌作用。茎和叶的酒精提取液,对Bacillus cereus mycoides 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成分中含有多种氨基酸。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化湿辟秽。主脾胃湿浊;胸脘满闷;呕逆腹痛;口臭苔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外用:适量,泡水漱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仙掌子

    《中药大辞典》:仙掌子药材名称仙掌子拼音Xiān Zhǎnɡ Zǐ别名千岁子、凤栗(《广东新语》)。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仙人掌"条。性

  • 滇獐牙菜

    药材名称滇獐牙菜拼音Diān Zhānɡ Yá Cài别名走胆药、肝炎草、青叶胆、青鱼胆(《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滇獐牙菜的全草。秋末、冬初采集。洗

  • 锥螺壳

    药材名称锥螺壳拼音Zhuī Luó Ké来源药材基源:为锥螺科动物棒锥螺和笋锥螺的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rritella bacillum KienerT.terebra Linnaeus采收和

  • 山薄荷

    《中药大辞典》:山薄荷药材名称山薄荷拼音Shān Bò He别名摩眼子(《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香青兰的全草。8~9月采收全草,晒干。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

  • 蜇虫

    药材名称蜇虫拼音Zhē Chónɡ英文名Ground Beetle别名地鳖、土鳖、过街、簸箕虫、蚵蚾虫、地鳖虫、地蜱虫、地乌龟、土元、土鳖虫、臭虫母、盖子虫、土虫、节节虫、蚂蚁虎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 甜橙

    《中药大辞典》:甜橙药材名称甜橙拼音Tián Chénɡ别名黄果(《滇诲虞衡志》),橙子(《滇南本草》),新会橙(《植物名实图考》),广橘(《中国树木分类学》)。雪柑、印子柑、广柑

  • 总序绿绒蒿

    药材名称总序绿绒蒿来源罂粟科总序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ms. var. racemosa (Maxim.) Prain.,以花入药。生境分部青海

  • 台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台蘑药材名称台蘑别名厚环粘盖牛肝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台蘑Suillus elegans (Fr.) Snell,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于针叶林内,可与针叶树形

  • 狗舌草根

    药材名称狗舌草根拼音Gǒu Shé Cǎo Gēn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狗舌草的根。性味苦,寒。功能主治解毒,利民,活血消肿。复方①治肾炎水肿:狗舌草鲜根半两至一两。捣烂,以

  • 蒲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蒲葵药材名称蒲葵拼音Pú Kuí别名扇叶葵、葵扇叶来源棕榈科蒲葵属植物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R. Brown,以种子及根入药。秋冬果熟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