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金礞石

金礞石

《中国药典》:金礞石

药材名称金礞石

拼音Jīn Ménɡ Shí

英文名LAPIS MICAE AUREUS

别名礞石

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水黑云母片岩。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性状本品为鳞片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或碎片,碎片直径0.1~0.8cm;块状者直径2~10cm,厚0.6~1.5cm,无明显棱角。棕黄色或黄褐色,带有金黄色或银白色光泽。质脆,用手捻之,易碎成金黄色闪光小片。具滑腻感。气微,味淡。

鉴别取本品碎片少量,置铁片上加热,即层裂或散裂,膨胀2~5倍,有的鳞片变成弯曲的蛭虫状;色泽变浅,重量减轻,可浮于水面。

炮制金礞石: 除去杂石。

煅金礞石: 取净金礞石,照明煅法(附录Ⅱ D)煅至红透。

性味甘、咸,平。

归经归肺、心、肝经。

功能主治坠痰下气,平肝镇惊。用于顽痰胶结,咳逆喘急,癫痫发狂,烦躁胸闷,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3~6g,多入丸散服。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华本草》:金礞石

药材名称金礞石

拼音Jīn Ménɡ Shí

英文名Lapis Micae Aureus

别名烂石、酥酥石

出处金礞石一名,古文献未见记载,因其功效与青礞石基本相似,故常混用,统称为礞石,但经考古代所载的礞石均指青礞石(见"青礞石"条),现将"呈黄色和带有金黄色者称为“金礞石”,以示区别。据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8年分析,金礞石含大量Fe3+、Fe2+、Al3+、Mn2+及少量Mg2+和SiO23-,表明金礞石为富含Fe和Al的硅酸盐,而不同于青礞石,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等现代中药着作已将两

来源药材基源:为变质岩类云母片岩的风化物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miculite Schist;Hydrobiotite Schist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挖出后去掉杂石,除净泥土即得。

原形态1.蛭石片岩 主要由鳞片状矿物蛭石组成,次要矿物为水黑云母,含有少量普通角闪石、石英。鳞片细小,断面可见到层状,显微镜下薄片具明显定向排列。为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岩颜色较淡,呈淡棕色或棕黄色。金黄色光泽。质较软,易碎,碎片主呈小鳞片状。

2.为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岩颜色较深,呈黄褐色或深铁黄色。金黄色或银白色光泽。体轻,质软,易碎,碎后如麦麸。

生境分部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蛭石片岩 主为鳞片状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多数呈不规则碎片状或粒状,直径0.1-0.8cm。有的呈不规则扁块状或厚板状,长2-10cm,宽2-5cm,厚0.6-1.5cm。无棱角,断面可见层状。淡棕色或棕黄色;金黄色光泽。质较软,可在硬纸上书写,并留下淡棕色划痕。具土腥气,味淡。(2)水黑云母片岩:均为小鳞片组成的不规则块状、黄褐色或深铁黄色。金黄色或银白色光泽。 均以块整、色金黄、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观察:主为蛭石、水黑云母及少量普通角闪石、石英。(1)蛭石:薄片中从无色至浅褐黄色。片状,依一定方向排列。低正突起;具多色性,Ng=Nm为浅褐色,Np无色;Ng=Nm>Np;解理完全。干涉色达到Ⅲ级黄;近于平行消光;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2)水黑云母:薄片中颜色较深,浅黄褐色至黄褐色,多色性较强。(3)普通角闪石 薄片中呈绿色;局部分布;多色性较强,Ng深绿色,Nm 深绿色或绿色,Ng≥Nm>Np;高正突起,糙面明显;一组解理,横切面两组解理,相交成56°与124°解理角。最高干涉色可达到Ⅱ级红;倾斜消光,消光角(C∧Ng)为12°-24°;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4)石英 薄片中无色透明,分布于蛭石与水黑云母之间。低正突起,表面光滑,无糙面现象,见不到解理。最高干涉色为Ⅰ级黄白色。波状消光。一轴晶。正光性。折光率:No=1,544, Ne=1.533。

3.理化鉴别 (1)取金礞石碎片1-2片,置灼热铁片上,即层裂或散裂,迅速膨胀5-6倍,如小碎块即散裂,鳞片变为弯弯曲曲似蛭虫状;光泽变淡,呈银白色或浅黄色;体重显着减轻,可浮于水面。水黑云母片岩加热后膨胀较小,仅2-3倍。(2)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蛭石IR λKBν/max cm-1:3380,995,675,445;水黑云母:IR λKBr/max cm-1:3690,3420,1010,680,520,460。

化学成分金礞石主要含钾、镁、铝的硅酸盐[K(Mg,Fe)2(AlSi5O10)(OH,F)2],亦可含钒。

鉴别取本品碎片少量,置铁片上加热,即层裂或散裂,膨胀2-5倍,有的鳞片变成弯曲的蛭虫状;色泽变浅,重量减轻,可浮于水面。

炮制参见“青礞石”条。

饮片性状:金礞石为不规则块状或粉末,棕黄色,带有耀眼的金黄色光泽,质脆,易碎,气微,味淡。煅金礞石为粉末状,黄褐色,闪金星更明显,无臭,无味。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性味甘;咸;平

归经肺;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坠痰下气;平肝镇惊;消食攻积。主顽痰咳喘;癫痫发狂;烦躁胸闷;惊风抽搐;宿食症瘕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3-6g;煎汤,10-15g,布包。

注意虚弱之人及孕妇禁服。

临床应用1.礞石滚痰丸:金礞石(煅)40g,沉香20g,黄芩320g,熟大黄320g。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本品为黄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苦。显微特征: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纤维管胞壁略厚,有具缘纹孔,纹孔口人字形或十字形。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片淡黄棕色。功能降火逐痰。用于实热顽痰,发为癫痫惊悸,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结。口服,每次6-12g,每日1次。孕妇忌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2.礞石滚掇片:金礞石(煅)60g,沉香30g,黄芩甙22g,熟大黄100g,大黄流浸膏380ml。除大黄流浸膏外,其余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将大黄流浸膏浓缩至适量,与细粉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片重0.32g。本品为棕褐色片,味苦。显微特征: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纤维管胞壁略厚,有缘纹孔,纹孔口人字形或十字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片淡黄棕色;取本品研细,加水提取,滤过,取滤液加稀盐酸至pH1-2,离心,弃去溶液,沉淀加水,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pH6-7,使溶解,照纸层析项下的径向纸色谱法试验,取上述溶液5-10μl,点于纸上,以正丁醇一醋酸一水(6:2:4)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灯下观察,近前沿为黄色荧光带,近中部为暗红色荧光带。功能降火逐痰,通便。用于顽痰壅塞,咳喘痰稠,大便秘结,精神分裂症,狂躁。口服,每次8片,每日1次。孕妇禁服。(《四川省药品标准》1983年)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头茶果

    药材名称大头茶果拼音Dà Tóu Ch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大头茶GordoniaaxillarisDietr.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rdonia axillaris Diet

  • 短腺小米草

    药材名称短腺小米草拼音Duǎn Xiàn Xiáo Mǐ Cǎo来源玄参科短腺小米草Euphrasia regelii Wetts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北、西南地区。性味苦,

  • 白桂木根

    药材名称白桂木根拼音Bái Guì Mù Gēn别名将军树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白桂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 黄精

    《中国药典》:黄精药材名称黄精拼音Huánɡ Jīnɡ别名老虎姜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 小蒜

    药材名称小蒜拼音Xiǎo Suàn别名茆蒜(伏侯《古今注,),卵蒜(崔豹《古今注》),蒜(《别录》),夏蒜(《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蒜的鳞茎。夏、秋采挖,去净

  • 柞木皮

    《中药大辞典》:柞木皮药材名称柞木皮拼音Zhà Mù Pí别名孤奴、纳葛窊(《霉疠新书》)。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树皮。原形态柞木(《本草拾遗》),又名

  • 芦竹沥

    《中药大辞典》:芦竹沥药材名称芦竹沥拼音Lú Zhú Lì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 过山枫

    药材名称过山枫拼音Guò Shān Fēnɡ英文名Aculeate Staff-tree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过山枫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acu

  • 百解藤

    药材名称百解藤拼音Bǎi Jiě Ténɡ别名金线风、凉粉藤、寄山龙、山豆根、青藤仔、蛤仔藤、金锁匙、独脚乌柏。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粉叶轮环藤的根或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ea hyp

  • 竹衣

    药材名称竹衣拼音Zhú Yī别名金竹衣(《景岳全书》)。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金竹秆内的衣膜。原形态金竹(《竹谱详录》),又名:黄金竹、黄竹、黄皮竹、黄竿(坪井《竹类图谱》),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