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麦斛

麦斛

《全国中草药汇编》:麦斛

药材名称麦斛

拼音Mài Hú

别名果上叶、石豆、一挂鱼、羊奶草、青兰、单叶石枣

来源为兰科石豆兰属植物麦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备用。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化痰止咳。用于肺燥咳嗽,肺结核咯血,热病烦渴,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2~5钱。

备注(1)同属植物广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tr.,性味功能与麦斛相同。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麦斛

药材名称麦斛

拼音Mài Hú

别名果上叶、一挂鱼、羊奶草、鸦雀嘴、灵芝角、石杨梅、万年桃、石枣子(《贵州民间方药集》),青兰(《中国药植图鉴》),子上叶、瓜子莲、石龙石尾、七仙桃(《湖南药物志》),小扣子兰(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石蚊虫、石仙境、黄豆鞭、楼上楼(《江西草药》),石莲子、根上子(江西《草药手册》),石豆、石萸、单叶石枣(《福建中草药》)。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兰科植物麦斛全草。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绿多年生草本。茎丝状匍匐,生丝状须根。假鳞茎卵圆状,形似麦粒,具纵沟,绿色,肉质,顶部生叶1片。叶呈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3厘米,基部狭细,绿色或黄绿色,肥厚,革质,中脉凹陷。从假鳞茎侧抽出具有鳞片状鞘的短梗;梗梢开细小白色花,花径4毫米许;外花被3片,上方1片卵圆形,短尖,侧方2片较上方1片倍长,卵状椭圆形;内花被广椭圆形,边缘剪裂,唇瓣短小,卵形,肥厚,和蕊柱基部的突起联结;蕊柱短粗。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附生于岩石面或树干上。分布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甘,凉。

①《贵州民间药草》:"甘,寒,无毒。"

②《闽东本草》:"甘,凉。"

③《江西草药》:"性寒,味甘辛。"

归经《闽东本草》;"入肺、胃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生津养胃。治肺热咳嗽,劳伤咯血,心烦口渴,食欲不振,月经不调,小儿惊痫,跌打损伤,疔疮。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上虚痨咳嗽,又治风热咳嗽。"

②《湖南药物志》:"清热,消瘀,活血,化痰止咳。治风湿痛,月经不调,头晕痛,干咳,牙痛。"

③《闽东本草》:"清热除烦,生津解渴。治心烦,口渴,肺热咳嗽,大小便不利,眩晕,疔疮。"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化痰,滋阴养胃。治肺结核咳嗽,咯血,慢性气管炎咳嗽,肺炎恢复期,慢性咽痛,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风热咳嗽:果上叶二钱,刺老包三钱。煎水服。

②治百日咳:果上叶一两,黄连一钱,蜂蜜五钱。煎水服。

③治肺痨咳:果上叶五钱,白折耳五钱,炖猪肉半斤。汤和肉一次或二次服完,连服三剂。(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小儿惊痫,风火咳嗽声哑:鲜麦斛一两五钱至二两,加猪胰一个,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⑤治跌打损伤,咯血:鲜麦斛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颜面疔:麦斛一把,加冰糖少许同杵,敷患处。(《闽东本草》)

⑦治疮毒:麦斛一两。煎水,红糖为引,内服。(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月经不调:鲜麦斛一两,月季花五钱。炒鸡蛋一只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风火牙痛:鲜麦斛一至二两。水煎,调食盐少许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麦斛

药材名称麦斛

拼音Mài Hú

英文名all-grass of Inconspicuous Bulbophyllum

别名石豆、石仙桃、鱼毙草、果上叶、一挂鱼、羊奶草、鸭雀嘴、石杨梅、万年桃、石枣子、青兰、子上叶、瓜子莲、七仙桃、小扣子兰、石豆兰、石蚊虫、楼上楼、石莲子、根上子、石萸、单叶石枣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麦斛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麦斛,附生植物。根状茎纤细,质硬。假鳞茎卵圆形,鲜时绿色,干后变黄绿色,彼此相距约1cm,基部生多数须根,顶生1叶。叶片革质,厚而脆,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3cm,宽不及1cm,先端凹缺,基部楔形渐尖呈短柄,全缘,中脉明显。花葶从假鳞茎基部一侧长出,不高出叶,顶生1朵花,具数枚鞘;花小,白色,直径4-5mm;中萼片卵圆形,先端短尖;侧萼片较中萼片长约1倍,卵状椭圆形;花瓣宽椭圆形,边缘撕裂状;唇瓣短小而肥厚,与合蕊柱基部的突起相联;合蕊柱短粗。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山林树干或湿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苏、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微波状弯曲,少分枝,长短不一,直径约0.1cm,表面淡黄棕色,节明显,节间长约0.1cm。假鳞茎扁长椭圆形,微弯,稍扭曲,长0.5-1.5cm,直径2-5mm,表面黄绿色,具不规则深纵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多已脱落。基部具多数丝状须根。质实,体轻,易折断。断面角质状。气微,味淡,具粘性。

性味甘;辛;凉;无毒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滋阴;润肺止咳。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咽喉疼痛;热病烦渴;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方药集》:止虚痨咳嗽,又治风热咳嗽。

2.《湖南药物志》:清热,消瘀,活血,化痰止咳。治风湿痛,月经不调,头晕痛,干咳,牙痛。

3.《闽东本草》:清热除烦,生津解渴。治心烦,口渴,肺热咳嗽,大小便不利,眩晕,疔疮。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化痰,滋阴养胃。治肺结核咳嗽,咯血,慢性气管炎咳嗽,肺炎恢复期,慢性咽痛,慢性胃炎,胃酸缺乏,食欲不振,遗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车前状垂头菊

    药材名称车前状垂头菊别名车前叶点头菊来源菊科车前状垂头菊Cremanthodium plantagineum Maxim., f. ellisii (Hook. f.) Goo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

  • 星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星星草药材名称星星草拼音Xīnɡ Xinɡ Cǎo别名画眉草、蚊子草来源禾本科画眉草属植物大画眉草Eragrostis cilianensis (All.) Link、画眉草E.

  • 天浆壳

    《中药大辞典》:天浆壳药材名称天浆壳拼音Tiān Jiānɡ Ké别名天将壳(《饮片新参》),萝藦荚(《药材学》)。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剥取果壳

  • 玉蜀黍苞片

    药材名称玉蜀黍苞片拼音Yù Shǔ Shǔ Bāo Piàn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鞘状苞片。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种子时收集,晒干。原形态玉蜀黍,高

  • 鸭舌鱼鳖

    药材名称鸭舌鱼鳖拼音Yā Shé Yú Biē别名苍条鱼鳖、卧龙草、马牙齿、三百棒、石豇豆、回阳生、金扁担、金挖耳、手指背、石菜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xig

  • 野茄树

    药材名称野茄树别名土烟叶、假烟叶、山烟草、臭烟、臭鹏木、洗碗叶、茄树来源茄科茄属植物野茄树Solanum verbascifolium L.,以根及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辛、苦,微温。有毒

  • 兰花参

    《中药大辞典》:兰花参药材名称兰花参拼音Lán Huā Shēn别名土参(《滇南本草》),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质问本草》),娃儿草、乳浆草(《植物名汇》),蓝花参、蓝花草(《滇南本草图谱

  • 梓木

    《中药大辞典》:梓木药材名称梓木拼音Zǐ Mù出处《握灵本草》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木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化学成分含梓木内酯;又含多种萘醌衍生物,其中已确证的

  • 毛蕊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蕊花药材名称毛蕊花拼音Máo Ruǐ Huā别名一柱香、大毛叶、海绵蒲、毒鱼草来源玄参科毛蕊花属植物毛蕊花Verbascum thapsu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

  • 白千层叶

    《中药大辞典》:白千层叶药材名称白千层叶拼音Bái Qiān Cénɡ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的叶片,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1~1